一、適度吸菸則痰不存留,以除生百病之源頭
百病多因痰作祟,痰證,變生千般怪症,然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平素少飲水,脾可免濕所困矣;適度吸菸草,則痰不存留矣。
前者是未病先防之上策;清氣化痰散結通絡則屬後治,亡羊補牢乃良法。
實熱老痰,久積不去,變幻多端。
所謂『百病多因痰作崇』。
亦即《泰定養生主論》所謂:『痰證,變生千般怪症』。
若上蒙清竅,則發為癲狂,或為昏迷;擾亂心神,則發為驚悸,甚則怔忡、夢寐怪狀;痰熱壅肺,則咳喘痰稠,甚則噎塞煩悶;痰阻氣機,則胸脘痞悶;痰火上蒙,清陽不升,則發為眩暈,壅塞清竅,則耳鳴時作;痰熱留於經絡、關節,則口眼蠕動,繞項結核,或骨節卒痛;痰火內積,腑氣不通,則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滑數有力,均為實熱老痰之征。
何夢瑤《醫碥》指出的:痰固然是標,致痰者才是本,治病固當求本,但要看病勢緩急。
如果痰勢盛急,即虛人亦當先攻後補,如咽唯閉塞,不急去其痰,則立刻堵塞而死,如昧其虛而不敢用,獨不畏其死耶?
瘀(血)、(頑)痰、(水)飲系同源異物,可以視其終究就是體內的伏邪之毒(或內毒素),它們無論是單一性的還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隻是各自占位多少傾向不同)必然會再導致其他諸多病症的產生,即就是新病他病的病理因素,同時也可理解為我早年所提出過的第三病因學說的新概念矣。
頑痰粘涎,尋常消痰之法,消之一分,又聚一分,隨消隨生,纏綿不愈。
吸菸能令痰濁毒邪從儲痰之皿肺中咳出,將濁物一一排瀉於體外,使其再不得以在人體興妖作怪,以杜絕或減少人生百病、怪病之源。
頑痰伏濁水飲一清,就像掃除了體內的垃圾,從而讓身體這部機器神清氣爽無拖累,就如給電腦殺了毒。
反之,頑痰粘涎不及時排去,停積既久,如溝渠壅遏,瘀濁臭穢,無所不有,若不疏通,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決無是理。
適度的吸菸亦符合中醫的『以通為補』之原理且能補充人體所需之精微而最終達到一身取泰。
二、少飲水防『水中毒』之禍患方能是正本清源
另外,為什麼筆者我常囑咐讓許多人平時少飲水?? 現簡單講一下原因:中醫? ?認為:水進入人體內的體液循環機制,主要是依靠肺的宣發、脾的運化、以及三焦? ?的氣化並有肝的調節和通過腎的過濾與吸收的共同作用最後形成(無論是大分子、 小分子、中分子)的電解(質)液主要歸為兩大類:精;濁。
精的凈、輕;濁的污、重。
? ?正常的生理狀況下,精(微)的物質從下往上升騰霧化,濡養周身,讓人肌健有力,? ?皮膚光潤,毛發粗密;濁(污)的物質沉潛,通過大小便清除排走。
如果身體的代謝? ?機能出現不足,尤其是在身體不缺水甚或水過剩時,又盲目的多喝水,勢必會使? ?體內的液體當清不清,? 清濁相混,? 清而不輕,? 清當升升不了,? 且礙氣阻血,? 反使? ?人體各部位得不到滋養,輕者表現皮膚幹燥毛發枯疏,重者其它病變迭生。
事實上皮膚幹燥,? 歸屬於人體缺水,? 乃是假象,? 其實際(質)上是體內水液過多,應該 是利(水)濕,恢復人體正常的升清降濁的功能,才是正確的。
從普世觀念的來講,地球表面 70%都是水,人的體重 70%以上也是水。
前 者說的是面積,後者說的是質量,兩者本不相幹,但一般人常舉例用來曉之以理,說明天、地、人相感相應的道理。
確切地說,? 占人體體重七成以上的並不是水,而是體液。
你剛喝了一瓶水停 留在胃裡,或者你憋了一泡尿存在膀胱裡,這就不能算是體液。
前者有待人體轉 化、吸收變成體液,而後者則是體液代謝以後排出的廢水,有待排出或被吸收再利用。
當今社會,無論上智還是下愚,大多用簡單、粗暴的思維,把水等同於體液,? 把人當成了試管,以為灌進去水就會直接變成體液。
所以就出現了無論大事小事、 無論何種疾病,? 多喝水成了萬能利器,甚至衍生出了每天要喝 8 杯水、早晨起來 先喝一杯水等諸多養生保健的謬論。
其實了解水在人體的整個代謝機制,就會明 白水需要被溫暖、消化、過濾、吸收以後才能變成體液。
據上所述,不難明白『水』在人體內代謝的優劣是決定健康與疾病的主要因 素,它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礎的物質,又是破壞健康和導致諸多疾病的原始 之源。
水過多且在人體代謝不力且瀦留久了必會導致肥胖症、脂肪肝、心臟病、 結石、便秘、水腫、不孕不育、乳腺增生、脂肪粒、脂溢性脫發、腎孟腎炎、膀 胱炎、婦科炎症、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男性性功能障礙及前列腺炎、前列腺肥 大、前列腺增生等百疾衍生。
比如就三年前新冠狀病毒對人體傷害之言,則是因病毒從口鼻傳入,首先多與體內宿痰搏結,然後通過順傳、逆傳、直中等途徑傷害人體的,伏痰濁飲可理解為是病毒的承載點,如果伏痰濁飲少而輕,承載不住疫毒之力,疫毒便順勢而下從大便分流排走,或從上被痰相裹一同排出,如此之功能使得疫毒不得在體內存留而不得以興風作浪。
吸菸之人,大多咳痰頻多,痰飲恰似體內大小二便乃垃圾之屬,頻繁咳出,正是驅邪護正之自主抗病能力表現形式之一矣。
再比如,感冒後通常鼓吹讓人多喝水其危害性亦非淺:
依據中醫學的對於太陽蓄水證 來理解,它的成因可以是太陽表邪行經入裡,影響了膀胱的氣化機能。
也可以是在太陽表證期間飲水過多。
因為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機能低下,所以飲水太多的話,什麼東西都得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對人體就會不利。
飲水太多,膀胱來不及氣化,水停下焦,這個時候反過來也影響了膀胱的氣化,這兩種成因都可以導致膀胱氣化不利。
膀胱氣化不利後,廢水的排除發生了障礙,所以出現了小便不利,小便少。
膀胱氣化不利以後,津液不能夠化生,不能夠輸佈上承,所以上面表現了口渴,消渴、渴欲飲水、煩渴這樣的缺乏的證候。
上面喝水,下面尿少,水液就停聚在體內。
下竅不利,水邪上逆,那麼就可以阻滯中焦氣機,而兼見心下痞的這個症狀,後世醫家把它叫作水痞。
下竅不利,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就可能出現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症狀仲景把它叫作水逆。
由於水蓄下焦,阻遏了下焦的氣機,所以可以出現膀胱、少腹部苦裡急的這種特征。
除此之外還應當見有脈浮或者脈浮數,身微熱這樣的表證。
這個證候屬於外有表邪,裡有蓄水,治療用五苓散,外疏內利,表裡兩解。
方用五苓散,該方子它既可以發汗,又可以利尿,而且是以利尿為主的,所以說它是外疏內利、開鬼門、潔凈府、表裡同治的一張方子。
然而,醫者若是誤治,依據從化性原理,可以轉歸成既有表寒,又有裡熱;既有陽虛,又有實熱;既有水飲,又有表邪的復雜證候。
針對如此復雜的證候,若但清其裡熱則表寒更加閉鬱而熱反甚;若但用解表則心腎陽氣必然浮越而不能納氣歸腎;若過用溫陽則裡熱必熾而邪火更甚,若但用利水化飲則熱邪必然更甚而熾烈。
故但清不可,但溫不可,但利不可,但補不可。
方隨法變,藥因證異,遣藥組方必先謹守病機,方能應手取效。
治則治法:解表兼化飲,散寒兼清熱,溫陽兼化水。
一葉知秋,倘若初始單純鼓吹多飲水,則捷效難取;後再以熱病論治,更是離題千裡。
一旦錯辨寒熱,誤診誤治,飲食難進,久絕水谷,生機頹敗,則殺人於無形之中,其枉死者何止二三?誰來伸冤?誰來負責?庸醫偽師誤人害命,豈淺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