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賽過活神仙還是早日飛升?—吸菸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

『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這是不少菸民的一句口頭禪。

也有人認為吸菸者拿自己的健康做賭註,換取一時的『快樂』,因為,一隻菸裡包括裡有五十多種物質顯示會增加得癌症的風險!長期吸菸,還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腸功能紊亂、生育功能障礙等四十種不可逆轉的疾病。

如果因為吸菸而患癌症或心腦血管疾病過早飛升成仙就成悲劇了。

本期就將與大家一起了解香菸與心血管疾病的那些事兒。

01

當前中國的吸菸現狀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的《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顯示,中國吸菸人數超過3億,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其中男性吸菸率為50.5%

菸草每年使中國100多萬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動,預計到2030 年將增至每年200萬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萬人。

《下圖為世界主要菸草消費國的人均消費量變化趨勢,其中中國的消費量逐年上漲》

圖片來源於

《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摘要

02

香菸的主要危害成分

據目前已知道的情況來看,香菸的燃燒可以產生4000多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其中有超過50種以上是致癌或促癌物質。

常見的有毒物質有尼古丁、焦油、醛類、氮化物類、胺類、氰化物、重金屬、苯丙芘、砷、鎘、甲基肼、氨基酚、酚類化合物等。

這些物質均有存在毒性,如醛類、氮化物、烯烴類物質對呼吸道有刺激性;胺類、氰化物及重金屬,這些屬於毒性物質;一氧化碳能減低紅血球將氧輸送到全身去的能力等等。

03

吸菸與高血壓

香菸菸霧中的尼古丁是造成吸菸成癮性和心血管疾病增加的重要風險。

一支香菸平均含有11 毫克尼古丁,其中0.8 毫克是通過吸菸來提取的。

尼古丁可通過誘導大腦中負責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區域的cFOS基因表達,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引起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心率加快,冠狀動脈痙攣、血壓升高。

此外香菸中的鎘也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

一支香菸的菸霧含有1000-3000ppb的鎘,鎘可通過損傷血管內皮,使一氧化氮產生減少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活力降低,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於2010年開展的中國慢性病監測納入具有全國代表性的98 658 例≥ 18 歲成年人,結果顯示,隨著吸菸指數升高,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逐漸增加,吸菸指數0~10.2包/年、10.2~20.5包/年、20.5~33.3包/年和>33.3 包/年者中,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3%、12.5%、37.6% 和56.1%。

04

吸菸與急性心血管事件

當前研究發現吸菸與炎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必然聯系。

吸菸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機制可能包括:

《1》兒茶酚胺釋放,冠脈血管收縮,

《2》誘發高凝狀態;

《3》一氧化碳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等。

此外一項169871名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吸菸者因冠心病死亡的風險分別是不吸菸者的1.21倍與1.41倍,且死亡風險隨吸菸指數的增加而增加。

05

吸菸與心源性猝死

在大規模的臨床對照研究中發現,吸菸是心源性猝死強大的獨立預測因子,戒菸後猝死的風險明顯降低,並與戒菸時間無關。

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經,增加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傾向性和心臟驟停的易感性。

有研究發現,吸菸者死於冠心病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高70%。

冠心病戒菸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並不高於未吸菸冠心病患者。

與持續吸菸患者相比,35 歲以後戒菸的患者將增加他們的預期壽命,男性增加6.9 至8.5 年,女性增加6.1 至7.7 年。

戒菸在冠狀動脈保護方面優於飲食調整、冠脈搭橋等保守治療。

06

電子菸的健康與否?

電子菸是一種模仿卷菸的電子產品,有著與卷菸類似的外觀、菸霧、味道和感覺,它主要由菸油(含尼古丁、香精、溶劑丙二醇等)、電源、加熱系統和過濾嘴四部分組成。

電子菸自上市以來在全球迅速流行,中國電子菸的使用率為0.9%,電子菸使用者約為1035萬。

目前電子菸的常見宣傳標語常常與健康捆綁,暗示電子菸的健康無毒。

但是現有研究發現電子菸液中含有尼古丁,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質。

電子菸的氣溶膠中可檢出如錫、銅、鎳、砷、銅等重金屬元素。

這些往往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與其宣傳標語不符。

而《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中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電子菸有毒。

吸菸在心血管系統疾病中的危害顯而易見,戒菸行為可使患者得到明顯的臨床獲益,可延長預期壽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故此,『抽的不是菸,是生命』,為了健康,請丟掉手中的香菸。

參考文獻

1. 《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概要 王辰

2. 吸菸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研究 龐陽

3. Smok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etabolic Status among Chinese Adults: Analysis of a Nationwide Survey DING Lin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2年11月04日

由「胡厚祥大夫」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