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文作者是我未婚妻,職業是心理咨詢師。
《原文未做任何改動》
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否是正在經歷戒菸的痛苦,或者反反復復?
或許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們有用。
上次給大家說了關於戒菸,首先是需要覺察自己想要吸菸前後的習慣性心理暗示,今天我們接著嘮嘮關於『上癮』這個話題。
吸菸,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不良生活習慣,簡單來說,主要是由於一定量的尼古丁進入人體後,激發了多巴胺的分泌,讓人的『頭腦』享受了短暫的刺激感,給人以放松的幻覺,尼古丁快速代謝之後,大腦會很快進入一種『空虛』的狀態,為了緩解空虛感,大腦就催促你通過更高濃度的尼古丁的刺激來進行緩解,長期下去,人就無法自拔。
從生理《或者醫學》角度來看,客觀上我們的身體是受到了外界一些因素《尼古丁》的刺激,這些刺激物使我們意識沉淪,身體增加負擔。
只要長時間不吸菸,就會覺得寢食難安,做什麼都沒勁。
人只要生活開始變得『索然無味』,就更容易沉淪於某種『癮』中。
所以當我們對某種事物無法控制的上癮,消極的上癮,其實我們更應該停下腳步來看看,覺察一下,生活中的自己,大部分時間究竟處於何種心理狀態?
是匱乏,是焦慮,是長期以往的處於一種『受害者角色』的人生劇本裡?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戒菸,戒掉一些讓自己迷失的不良習慣,不僅僅是針對這件事物的戒斷,往更深的維度去想一想,其實上癮都背後蘊藏著我們人生的一些課題。
所以,戒菸,戒癮,也永遠可以從心理層面『向內探索』,去尋求重新主導自己的人生和意願的方法。
觀察一下這張圖,你看到了什麼?
在意識層面,我們想要戒菸,於是我們向外求助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說:戒菸貼,比如說吃水果,嗑瓜子,轉移意識層面的注意力···還有的去玩遊戲,打麻將。
結果菸沒戒掉,反而又多了一個讓自己上癮的東西。
有的方法或許一段時間來說是比較有用的,比如戒菸貼,會讓人慢慢戒斷尼古丁,但很多人也有給我反饋說,不久後又吸上了,可能不是尼古丁有多強大,而就是那股習慣讓人無法自拔。
所以我們再繼續往下探索看看,真正的原因,在潛意識裡,就是生活中我們的狀態,限制性的信念,在限制我們管理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追根溯源,回憶一下,你第一根菸是什麼時候?
吸第一口菸時,是怎樣的感覺?
是誰教會了你吸菸的?你是從誰身上學來的?
是不是周圍的環境帶給你的一些影響讓你開始覺得『吸菸很酷』『吸菸很放松』的潛在信念?
如果我們相信了『吸菸會讓我放松』的信念,那麼當你在感到疲憊的時候,第一反應一定是點燃那根菸。
把這些答案一一寫下來,問問自己,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一些溝通和對話,這是我們做自我覺察的第一步。
而在心理學領域中,『自我覺察』永遠都是療愈自己的第一步,即便是在情感受傷失戀的幫扶中,我們也會帶著受傷者去做自我覺察。
看清執念所在的症結,回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中,我們或許能夠對自己先進行一些自我的引導和梳理,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一系列的對話。
想象一下,回到過去,看到點燃第一根菸的自己,你有什麼話想要對TA說?
看清上癮的本質,或許一切的症結都是『欲望』,這是一把雙刃劍,對短暫愉悅感的欲望,逃避苦難的欲望···都使我們自己深深的困在舒適區裡,獲得尼古丁的刺激是你的舒適區。
開始階段必定會痛苦,但痛苦也是雙刃劍,善加利用痛苦,好好體驗這份痛苦,『內啡肽』《付出辛苦之後大腦給到的獎勵,讓人有收獲感和鎮靜感》就會替代『多巴胺』,給我們自信,以及掌控感。
最後分享一本書給大家,其實閱讀,也是戒菸最好的打開方式之一。
因為任何『辛苦的內啡肽』式的獲得感,閱讀、運動、深度思考等等,都會拯救我們於水深火熱當中。
所有沉溺於上癮都源自你無意識地拒絕去面對和經歷痛苦。
每一次的上癮症都始於痛苦,又以痛苦收場。
——埃克哈特.托力《當下的力量》
-END-
作者:心理咨詢師的未婚妻
發文:戒了菸的貴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