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進入大眾消費市場,始於哥倫佈大交換。
1492年,哥倫佈遠航船隊中的兩位船員——羅德裡格•德•耶勒茲《Rodrigo de Jerez》和路易斯•得•托雷斯《Luis de Torres》,看到加勒比海地區的泰諾族《Taínos》印第安人把一種奇怪的葉子卷成棍狀物,再用線繩捆紮起來,點燃一頭後放在嘴裡吸。
兩個人非常好奇,於是成功染上了菸癮,並將這種葉子帶回了歐洲。
在老家,這兩個吞雲吐霧的年輕人因為行為怪異還接受了驅魔治療。
僅僅幾十年時間,菸癮就像最曼妙的女郎,迷倒了所有的水手,幾個主要航海國的港口的酒館和下層營業場所裡開始升騰起團團菸霧。
大陸國家接觸菸草的時間略晚。
1559年,法國外交官讓•尼克《Jean Nicot》奉命前往裡斯本協調6歲的法國公主和5歲的葡萄牙國王的婚事。
任務失敗了,但他帶回的鼻菸征服了亨利二世的妻子凱瑟琳••德•美蒂奇《Catherine de Medici》。
尼克的名字也被用來命名尼古丁《Nicotine》。
而講德語的中歐地區,北歐、東歐和南歐要到『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爆發以後,才從西班牙、英國及荷蘭士兵的身上學到了這種習慣。
菸堿可以消除疲勞,調節人體的運動神經,菸霧還可以消毒,這可能是歐洲人迷信菸草藥用價值的原因。
1571年,塞爾維亞一位名叫尼古拉斯·蒙納德斯的醫生宣稱這種『聖草』可以醫治疾病,驅除邪靈。
人們也相信既然它和某種病毒都是新大陸的舶來品,那它或許可以治療後者。
菸草的確有一些療效,現代醫學發現使用菸草與肺癌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和淋巴癌卻是負相關,而且歐洲人親眼所見它在南美洲土著人的醫療和社會生活中所占的突出地位。
菸灰是肥料和殺蟲劑,是玉米神的好幫手,給了土著人可口的玉米餅和豐收的喜悅。
它是戰士出征前的祝福,受傷時的良藥,沒有它就沒有眾神渴望的勝利,它還是激活記憶和保持精神的助力,每個部落的長者都愛它,正是它幫部落保留下了存在於長者們記憶中的部落歷史。
但歐洲人顯然是過於相信它的藥效了,菸草不僅被當作治療牙痛、寄生蟲病、口臭、破傷風的藥物,部分歐洲人甚至認為可以治療黑死病,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讓孩子們吸菸以躲避瘟疫。
當時的一本名為《菸草是萬能藥》的小冊子鼓吹菸草的神奇功效,說『它可以治療出癌症之外的任何疾病,包括哮喘和腳氣』。
在16世紀晚期,舊大陸對菸草的依賴與日俱增。
嗅覺敏銳的商人們發現了其中的商機,西班牙人把菸草種到了古巴、菲律賓、佛羅裡達州西岸。
葡萄牙人則從印度到錫蘭、從伊朗到中亞、從日本到朝鮮、從中國到西伯利亞、從爪哇到馬來西亞和新幾內亞,英國人則把它種滿了弗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
1620年,菸草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歐洲本土的產業分工大約是這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負責四處尋找理想的種植地,英國人負責運輸和供應北美菸草,荷蘭人則負責供應低劣的本土菸草和通過轉口貿易賺取最豐厚的利潤。
雖然是歐洲人將菸草帶到了全世界,但菸草的用法絕大多數是美洲大陸的土著們發明的,不論是卷起來抽,吸鼻菸,嚼菸葉還是灌腸。
而歐洲人第一次獨立發明自己的抽菸方式,是15世紀末,英國人發明了黏土制造的菸鬥。
這種抽菸方法在英國的精英階層中得到普及,著名的冒險家瓦爾特·雷利爵士被執行絞刑時,就隨身帶著菸鬥。
這種英國范兒吸引了歐洲大陸的注意。
18世紀,發生在北美的頻繁戰爭推高了菸草的價格,直到美國獨立,菸草價格始終沒有跌破每磅2便士的高位,能夠消費菸草,能夠抽得起雪茄和菸鬥,在歐洲大陸成為精英身份的體現。
而在進入19世紀後,隨著菸草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這種精英腔調,掀起了使用菸草的又一輪高潮,浪漫主義者、藝術家、軍人、紈絝子弟們都喜歡吞雲吐霧的感覺,這給歐洲菸草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歐洲本土出現了不少卷菸廠,其中位於法國南部的尤為值得一提。
巴黎的紳士們常常組團去南部觀光旅行,在當地品嘗新制的雪茄,並和卷菸廠的女工們調情。
這些卷菸女工是當時的性感符號。
梅裡美筆下的穿著『非常短的紅裙和白絲長襪』的卡門,其原型就是卷菸廠的女工,瑪利亞·德爾·卡門·加西亞,棕發黑眼,因打架被開除,時年十五歲。
這些女工習慣抽更細的卷菸,這種菸被紳士們帶回了巴黎,並且按照女工們的習慣,稱之為Cigarette,現代香菸出現了。
也是從那時開始,香菸和雪茄被賦予了性別涵義。
在維多利亞時代,隻有女性氣質的文人——比如法國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和王爾德是抽香菸的。
而在20世紀上半葉,香菸可以被宣傳成任何樣子,滿足所有需要。
幸運牌香菸成了女權先鋒,駱駝牌拉到了醫生站臺,裡根為契斯特菲爾德牌做過廣告,萬寶路則大發了一筆戰爭財。
直到菸草的危害逐漸成為共識。
中國與菸草的相遇非常之早。
菸草傳入的路線,一般認為有四條:第一條路線從呂宋直接傳到福建的漳、泉二州,第二條路線從南洋即南海以西的沿海各國或越南傳入澳門、廣東,第三條路線從日本進入朝鮮入遼東,第四條是從俄羅斯經新疆傳入中國。
1575年左右,在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水手和商人把菸草帶回國,福建商人陳振龍在月港附近的石碼試種菸草。
1581年,利瑪竇把鼻菸帶入廣東。
因為菸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氣』,很快就被接受了,據說明朝時莆田的產量一度超過了呂宋。
菸田經濟效益很高,一畝菸田的產值『可以敵農田十畝』,在關外『以匹馬易菸一斤』,菸戶日多,1637年,崇禎禁菸,遼東與後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可見當時部隊中使用菸草已非常普遍。
相比卷菸,菸袋在中國的使用率一直非常之高,好的菸具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銅制、骨雕、翡翠、紫檀……好的菸袋成了清朝士人們身份的象征。
女性、青少年吸菸也極其普遍,甚至到了『男女大小,莫不吃菸』的程度《包世臣:《安吳四種》》。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菸草市場是民族產業對抗英美聯軍的戰場,廣東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對抗英美合資托拉斯——英美菸草公司,但並沒有堅持太久,就變成了宋子文官僚資本集團的私家產業,直到1951年公私合營,南洋菸草才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