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菸行業第一本藍皮書發佈,呼喚實施行業全流程管理。《圖+文》

新京報訊 《見習記者 許諾 記者 陳維城》8月29日,清華大學公共健康與技術監管研究課題組在北京發佈了《公共健康與技術監管研究報告之電子菸產業監管狀況報告《2019》》。

針對目前電子菸行業的亂象,這本行業內第一本『藍皮書』強烈建議推行行業立法及監管制度。

在具體監管措施方面,藍皮書建議,菸油含有尼古丁的產品與類似『霧化咖啡』這樣不含尼古丁的產品,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市面上最常見的尼古丁霧化系統又可以分為電池、霧化設備和菸彈,其中電池和霧化設備屬於電子產品,真正含有尼古丁的是菸彈,所以要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分配件監管;另外,在生產、銷售的使用場景上,應該進行全流程管理。

除了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報告特別提出,監管的目的,要以增進社會整體福利為首要目標,保障大多數居民的健康,形成循序漸進、多元主體參與治理。

此外,要讓企業盡到社會責任,杜絕向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

題組負責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介紹,因為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部分企業追求短期利潤,『菸彈』不合格、漏油、電池質量不達標導致爆裂等危害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

『行業的門檻很低,甚至流傳著拿一兩百萬就能做出一家電子菸公司的說法。

一些小廠商是為賺一把快錢就走,對產品的研發、品質把控根本不到位』一位業內人士說。

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電子菸產品最大的生產國與出口國,資本的追逐又加速了電子菸這一風口的形成,目前中國已經有數千家電子菸企業,幾乎每天都會有新品牌誕生。

一些電子菸頭部企業的估值已經超過20億美元。

同時,這個行業還解決了約200萬人的就業問題。

在深圳和廣東東莞,很多手機和無人機的代工廠已經全面改做電子菸。

關於備受爭議的電子菸危害性問題,嚴飛副教授表示,目前還沒有『一錘定音』的研究,現有的證據還比較有限。

藍皮書援引的世衛組織2019年度《全球菸草流行報告》認為,相比傳統香菸,電子菸產生的危害更小,如果固定吸菸者能夠使用得到良好管制的電子菸完全替代卷菸,受到的毒性影響可能會較小,但是並非無害。

有電子菸行業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關於電子菸的立法正在推進過程中。

包括工信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菸草專賣局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都參與其中,出臺時間很可能在今年年底。

新京報見習記者 許諾 記者 陳維城 編輯 程波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