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吸電子菸,不能止於高鐵。

近日,有網友稱在北京到張家界的高鐵上發現有女乘客在吸電子菸。

10月8日,中國鐵路12306客服回應稱,高鐵上可以攜帶電子菸,但不能抽,高鐵上抽菸被發現或觸發菸霧報警器將送警方處理,情節嚴重的要擔負刑事責任。

據中新社報道,近年來,各地陸續發佈升級版『禁菸令』,明確電子菸也在公共場所禁菸之列。

專家表示,公共場所禁吸電子菸不應該成為法律上的模糊地帶。

網傳乘客在高鐵上吸電子菸視頻截圖

眾所周知,高鐵上不能吸菸。

原因在於,其全封閉式結構,空氣的流通和循環通過電腦進行自動控制,列車上菸霧和火警探測報警系統會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存在。

一旦菸霧觸發報警系統,列車就會被強制緩慢行駛,更嚴重的話更要緊急停車,導致相關車組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而吸電子菸,不僅會導致菸霧產生,更易導致電池爆炸、菸液滲透、高溫傳導等安全隱患。

今年2月,蚌埠鐵路公安處淮南南站派出所接到列車工作人員報警,旅客楊某抱著僥幸心理偷偷躲在廁所吸電子菸,導致列車菸霧報警裝置報警,該趟列車由時速300公裡降至時速230公裡運行。

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被鐵路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然而,不少在公共場所吸電子菸被警告或被處罰的人往往強調自己『無辜』。

不少人覺得『電子菸不是菸』,2011年發佈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對公共場所禁止吸菸做出了明確規定,但並沒有明確涵蓋電子菸。

正是因為這種身份的模棱兩可,才讓一些人產生了認知上的誤區或是僥幸心理。

電子菸的危害,近年來日益為人們所知。

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修改的決定》,明確『電子菸等新型菸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菸的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標準《電子菸》也於2022年10月1日實施。

這些法律法規已從產品的技術內容上進行規范,既然產品標準等同,其管理標準也應該日益明確。

電子菸並非無害菸,公共場所吸電子菸確實可能對他人和公共環境造成損害,這一點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事實依據。

與其讓交通、醫療衛生等單位『抓住一個罰一個』,遇到一起解釋一起,不如從法律層面給電子菸劃定出具體的禁止范疇,為公眾從法律層面進行解惑。

電子菸不能成為構建無菸環境的盲點和痛點,應該從法律層面給出明確的解讀。

《原標題:禁吸電子菸,不能止於高鐵》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