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菸行業迎來國標,企業『各自為陣』幹生產的時代將結束。
4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佈《電子菸》強制性國家標準,將於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業內人士表示,國標的出臺將會讓火熱的電子菸行業進入冷靜期,小品牌無照生產的企業將被淘汰,將推動電子菸行業進入洗牌期。
標準統一
4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了解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電子菸》強制性國家標準,標準編號為GB 41700-2022,自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根據此前發佈的電子菸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國標對電子菸的設計、原材料使用、組建、技術要求等多方面做出了規定。
在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看來,電子菸國標獲批,對於電子菸行業意味著有標可依,有據可管的時代來臨。
當然,對於一些小型甚至無照經營的電子菸品牌是一種致命打擊,而對於整個行業發展來說,無疑起到了規范洗牌的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發現,在國標出臺之前,電子菸生產企業基本都用自己的企業標準或者代工廠企業的生產標準,行業內並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
根據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官網信息,VTV電子菸執行的生產標準為Q/440306-WX-001-2021,該標準為深圳市霧兮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標準,標準名稱為深圳市霧兮科技,發佈時間為2021年5月21日。
JVE非我電子菸執行的生產標準為Q/XYW002-2021,標準名稱為菸彈,是深圳市新雲霧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標準,發佈時間為2021年7月14日。
VAZO電子菸執行的標準為T/CECC1-2017。
此外,有數據顯示,近五年中國電子菸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上升。
2019年新增電子菸相關企業0.98萬家,同比增長69.27%。
2020年新增2.62萬家,同比增長167.89%。
2021年新增8.41萬家,同比增長221.27%。
如果按照此前企業各自遵循不同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國標出臺前,上萬家的電子菸企業可能有著上萬種不同生產標準。
在業內人士看來,企業自己制定標準,大品牌可能顧及品牌形象生產標準相對嚴格,但小品牌則魚龍混雜,或很難做到有標準可依。
而行業標準的缺失也是電子菸行業亂象頻繁的因素之一。
國標獲批,也意味著從10月1日開始,所有的電子菸產品都必須依照國標進行生產,按照國標允許添加的101種添加劑進行限量添加。
依照國標生產的電子菸產品,方能進入全國交易管理平臺進行銷售和流通。
就此次國標出臺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喜霧、VTV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加速洗牌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新國標下,目前市面上的多個電子菸產品都達不到標準,這也意味著這批電子菸在法規真正落地後將被淘汰。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國標出臺前,電子菸行業的亂象不勝枚舉。
國標規定,電子菸菸具要有防填充,使用電子菸菸液的電子菸菸具和菸彈應具有封閉結構,防止人為填充。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淘寶電商平臺售賣大量電子菸菸油,消費者可通過購買菸油自行罐裝。
淘寶一家名為『HEY YOOOZK』的店鋪銷售多種口味電子菸菸油。
根據該店銷售人員介紹,消費者可購買菸油之後自行灌裝重復使用,菸油一瓶價位在40-60元之間。
同時也銷售VTV、柚子等電子菸品牌空菸彈。
空菸彈側面有灌裝小口,消費者可重復灌裝使用。
國標還規定,電子菸菸具防漏液,使用電子菸菸液的電子菸菸具和菸彈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應出現漏液。
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了解到,多位消費投訴購買的電子菸存在漏油情況。
此外,國標規定,霧化物設計不應對未成年人產生誘導性,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菸草外的其他風味。
霧化物應使用菸草中提取的菸堿,純度不應低於 99%(質量分數)。
這一條例也使得很多主要以水果味、汽水味為主要營收來源的電子菸企業面臨著停工停產無法正常經營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調味電子菸占比高達90%左右,菸草口味電子菸占比不足10%。
與此同時,國標規定電子菸菸具應具有防兒童啟動功能和防止意外啟動的保護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子菸產品基本都沒有這一功能。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落地,電子菸行業將逐漸擺脫瘋狂滋長的局面。
譬如2019年發佈『線上禁售令』,2021年電子菸納入菸草監管體系、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菸交易管理平臺;以及《電子菸》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出臺;《電子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等。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從電子菸產業長期發展來看,監管政策的逐漸落地,有利於整個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這也將淘汰掉一些小企業小品牌,使得真正有實力的大品牌大企業得以繼續存活,加速行業洗牌。
有數據顯示,隨著政策的收緊,電子企業註銷的數量正在增加。
2019年電子菸相關企業註銷量為743家,同比增長135.87%。
2020年註銷1133家,同比增長52.49%。
2021年註銷5449家,同比增長380.94%。
北京商報記者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