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馬甲的電子菸也得管起來
□濰坊融媒評論員 孫瑞榮
據《法制日報》報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線上線下電子菸銷售市場出現大量”三無”電子菸產品。
這些”三無”電子菸在外包裝上和賣家的推廣語中,被稱為”一次性氣霧劑””奶茶杯””可樂罐””星球杯”等。
多種口味是這類商品的主要賣點,吸引了大量年輕人。
電子菸的發明,最初是為了幫助菸民戒菸。
而當下,以奇特造型、花樣口味存於市場的”三無”電子菸,不僅吸引了大量年輕人,還逐漸吸引不少未成年人”入圈”。
電子菸本質是菸,很多廠家和商家卻總宣稱電子菸無焦油,所以無危害。
可事實上,”三無”電子菸的成分難以確定,產品質量更是參差不齊,極易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未成年人而言,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吸入電子菸霧化物會對其肺部功能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當前,電子菸行業處於新監管時期,但這些身披馬甲的”三無”電子菸經過”包裝”,生意不但未受影響,反而還越發火爆。
甚至一些商家在明知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是相關法規禁止行為的情況下,依然突破”層層防禦”,讓電子菸抵達未成年人手中。
這些商家表面上說不賣給未成年人,私下裡卻有著暢通無阻的銷售途徑,一旦有”新口味”就會及時告知常客,甚至按未成年人的需要備貨。
顯然,這種以”創新”包藏”禍心”的行徑,不僅潛藏著被忽視的安全隱患,更不利於保護未成年人及成年消費者。
到底是什麼讓”三無”電子菸產品大行其道?無非是違法成本過低,甚至沒有違法成本。
在利潤的驅使下,總會有不法商家鋌而走險。
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電子菸市場不是法外之地。
既然電子菸營銷不走尋常路,監管也應出臺相應的”斷路”狠招。
相關監管部門應當追根溯源,依法懲治那些違法賣電子菸給未成年人的商家,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同時要頂格依法重罰,將商家的違法成本提高到上限,使之有被割肉的感覺,讓那些違法的商家不敢打未成年人的主意。
同時,監管部門引入舉報獎勵機制,鼓勵消費者舉報”三無”電子菸並支持消費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