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普評測自媒體『老爸評測』發佈了一則『警惕兒童電子菸』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
該視頻曝光了一款號稱『氣體口香糖』但與電子菸十分相似的產品。
該產品吸一口就能吐出菸霧,產品外觀風格『可愛』,包裝像零食,令人擔心這是一款對未成年人有強烈吸引力的『兒童電子菸』。
『老爸評測』發佈的視頻中,這款『氣體口香糖』產品,打火機大小,外殼包裝像口香糖,宣傳語稱『就是吸著玩』。
而『老爸評測』技術工程師拆解該款產品後,發現裡面有電池、霧化器和某種『刺激性香味的不明液體』,結構與電子菸類似。
無獨有偶,有媒體通過走訪了解到,一款被稱為『奶茶杯』的一次性電子菸產品,也在市場很暢銷。
除了『奶茶杯』,市場上還出現了『可樂杯』『大煥彩』『調味棒』等一次性霧化器,消費者通過這些產品便可以將菸草口味菸彈變成其他口味。
這些換馬甲現身的『兒童電子菸』無疑對未成年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並嚴重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事實上,電子菸的危害絲毫不亞於傳統菸草。
國家衛健委2021年5月發佈的《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曾指出,充分證據表明,電子菸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危害。
同時,電子菸產生的二手氣溶膠也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2020年10月發佈的《電子菸營銷及對青少年健康影響研究報告》顯示,被調查的青少年中,接近半數在13歲至15歲開始吸食電子菸,過去30天有吸用電子菸的青少年用過最多的口味是水果味。
而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青少年使用電子菸後成為卷菸使用者的風險是從不使用電子菸者的2.21倍。
而各類披著五顏六色包裝打擦邊球的電子菸產品之所以能『瞞天過海』,在市場大行其道,究其主要原因,除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抓牢了未成年群體的特點和消費心理以及善於從眾心理外,關鍵還是在於有的未成年對電子菸的危害性缺少必要的認知以及對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因其既不屬於《菸草專賣法》傳統定義的菸草制品,也不在《食品安全法》管控之列,工商部門也隻有當電子菸屬於『三無產品』時,才能對其進行依法查處。
燃燒的是香菸,消耗的是生命。
電子菸並不會燃燒,但其對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卻分毫不少。
當下,戳破電子菸的『泡沫』迫在眉睫,進一步規范電子菸的管理同樣也是當務之急。
讓『菸』遠離未成年,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具體來講,一方面媒體需要加強科普宣傳,幫助人們科學地認知電子菸,要消除隻有能點燃的『菸』才算是『抽菸』的誤解。
學校和家庭也要思想上高度重視,從加強校園管理入手,從身邊示范做起,及時更新知識,采取多種措施把這種三無產品的壞處給未成年們講通講透,使其遠離電子菸的誘惑。
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面,解決電子菸非法生產和售賣問題,加強源頭監管是關鍵,需要進一步增強執法力度,不給違法電子菸可乘之機。
客觀講,雖然在法律范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菸草專賣局在2018年發佈了《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的通告》,2019年多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今年10月1日起,《電子菸強制性國家標準》也正式實施。
但回到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顯然還是在『唯唯諾諾』,甚至在給電子菸貼上年輕、時尚的標簽後,還有部分廠家打出了『不含尼古丁』、『卷菸替代品』、『戒菸安全放心』的營銷噱頭,也讓部分缺乏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慎『入坑』。
凡此種種,無不說明在對違法商家的打擊力度上還需進一步加大,在違規成本上還需進一步提升,對涉事商家不妨采取『黑名單』制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
唯如此才能破除不法商家的僥幸心理,進一步鏟除違法出售菸草制品的滋生土壤。
同時,在消除『監管盲區』上也需進一步加快。
隻有讓法律法規落到實處,讓監管的板子重重打下,才能管住伸向未成年的不法黑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關乎國家的發展活力,關乎國家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對此,社會各方要有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而嚴管電子菸的侵蝕,讓各類變著法包裝的『兒童電子菸』遠離未成年無疑是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