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味電子菸卷土重來化身『奶茶杯』,有門店被消費者10倍索賠,店主也要小心。

最近在電子菸的圈子裡,興起了一種為名『奶茶杯』的東西。

這種東西外形酷似奶茶,但其實是一種果味電子菸,有綠豆冰棍、生椰拿鐵、草莓冰激凌等多種口味。

但與傳統電子菸不同的是,這些『奶茶杯』都是一次性產品,無法更換菸彈。

不過,這些奶茶杯雖然是『一次性』,但容量可不小。

據了解,這些『奶茶杯』一般有15毫升的菸油。

筆者對比了幾個以前的果味電子菸菸彈,以前的菸彈有的1.5ml菸油,有的1.9ml菸油。

相比之下,一個『奶茶杯』相當於5-10個以前的果味菸彈。

果味電子菸早被明令禁止

早在2021年11月30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就已組織完成《電子菸》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並公開征求意見。

2022年3月1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公開征求對《電子菸》國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2022年4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電子菸》強制性國家標準並對外公佈。

還設下了5個月的實施過渡期,自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電子菸『新國標』中明確規定,霧化物不應對未成年人產生誘導性,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菸草外的其他風味。

這意味著自10月1日起,國內全面禁售除菸草口味以外的調味電子菸,所有果味菸彈都應當下架。

『奶茶杯』在學生中盛行

多為三無產品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早在2022年8月、9月就有『菸民』發現,在她朋友圈的微商就開始改賣這種外觀色彩豐富、且具有多種不同口味的『奶茶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奶茶杯』的外包裝都為外語介紹,且未註明生產廠商名稱、地址和生產日期等信息,實為『三無』產品。

據了解,這種『奶茶杯』在學生之間十分流行。

近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佈視頻稱,在自己兒子的書包中發現了『奶茶杯』,包裝上全是英文,生產廠家、地址、生產日期都沒有。

視頻中,她的兒子還表示,自己以為這種『奶茶杯』隻是吸了可以冒菸的玩具。

他們班的其他同學還有『臭P蛋』、『氣體口香糖』等,都可以冒菸。

還有博主發佈視頻稱,自己了解到有的班主任一天就從學生手中沒收了七八個『奶茶杯』。

此外,該博主還用翻譯軟件對『奶茶杯』包裝上的英文進行了翻譯,內容為:『警告:本產品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種令人上癮的化學物質』。

據Tech球星報道,有電子菸從業者表示,現在全國取得許可證的電子菸企業在600家左右,包括生產、批發、零售等各環節企業。

而根據《2021電子菸產業藍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僅僅是制造商企業就超1200家。

這意味著,大多數電子菸工廠現在都屬於『無證企業』。

此外,有生產『奶茶杯』的工廠員工表示,現在基本都是沒證的工廠在偷偷生產『奶茶杯』。

有門店銷售『奶茶杯』被索賠

消費者應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一位雲南的電子菸店店主反映稱,不久前,一位消費者在店內購買了總價1000多元的『奶茶杯』電子菸。

隔日,該消費者便攜帶消費憑證找上門來,聲稱抽完『奶茶杯』後出現身體不適,在聯系廠家無果後,認定店主出售『三無』產品,要求門店進行10倍賠償。

該消費者稱,已拍下了門店的營業執照和菸草零售許可證,準備向相關部門舉報,店主最終以對方要求的金額私了。

報道稱,在近期全國各地出現的消費者購買『奶茶杯』並索賠的糾紛中,絕大部分店主由於害怕受到更高額、更嚴厲的處罰,接受了消費者提出的賠償要求,以3倍、5倍或10倍的金額協商解決。

有律師表示,根據《產品質量法》,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面對銷售『三無』產品的不良商販,消費者可以依法主張相關賠償。

在社交媒體,也有網友發文稱,自己逛街時買了一個『奶茶杯』,後來知道是三無產品後找店主退款退貨。

但店主讓她拿出檢測報告來,證明商品哪裡有問題。

她身邊的律師朋友表示,這種假冒偽劣產品能以3-10倍價格賠償。

再次上門時,她直接要求10倍賠償,並當著店主面將營業執照和菸草零售許可證都拍了照片。

她告訴店主,如果不賠償就舉報到菸草局。

結果店主直接給她轉了『奶茶杯』10倍的價錢。

她還提示其他購買『奶茶杯』的網友,一定記得留下付款憑證,另外當場拍下門店的營業執照和菸草零售許可證,不給賠償就舉報。

隨著電子菸『新國標』的實施,電子菸行業結束了『野蠻生長』的無序發展時期,已逐步走向規范。

但面對利益的誘惑,果味電子菸非但屢禁不止,而且還變本加厲,成了改頭換面的『三無』產品。

事實上,針對『三無』電子菸的上遊廠商,國家監管方面已經開始采取行動。

據千龍網消息,2022年11月2日,廣東東莞警方打掉一涉嫌銷售『三無』假冒電子菸的窩點,涉案金額高達137萬元。

在零售環節,店主也應該自覺做到守法合規經營。

目前正規渠道的品牌電子菸隻能銷售菸草口味,且應註明廠名、廠址和生產許可證號。

此外,消費者也應該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如果買到『三無』產品,不妨給那些冒險賣違法產品的不良商家『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