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上頭 上癮後想自殺!揭秘『加料』電子菸。

吸菸有害健康,電子菸也不例外。

自去年10月1日起,《關於加強電子菸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為電子菸的生產和銷售套上了『緊箍咒』。

但是,看看新聞knews記者近日接到知情人士爆料,在一些非正規渠道,非法勾兌的、加了『料』的電子菸菸彈正受到不少年輕人的追捧。

而這些來路不明的電子菸,正在對吸食者造成『致命』的傷害。

如果你是一名有抽菸習慣的人,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可能會刷到一些電子菸的視頻。

這些視頻中展示的電子菸,和正規渠道售賣的看起來並無二致。

視頻下方的評論區裡,上千條留言不斷滾動。

其中一部分內容能看得出是在詢價、求購,價格大多在500元左右。

但更多的留言卻透露出危險的信號。

『菸油的成本在80元左右,如果外面連著菸桿賣五六百吧』

『500塊那些有’東西’的』

正規渠道售賣的電子菸菸彈單價大約在幾十元,且根據國家菸草專賣局《關於加強電子菸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任何電子菸都無法在電商平臺上架銷售。

那麼,評論區裡的這些人,究竟在幹什麼呢?所謂的『東西』又指什麼?

吸一口上頭 上癮後想自殺!揭秘『加料』電子菸。

小陳是一名『00後』,此前曾通過短視頻平臺的渠道,從個人賣家手裡購買過這種電子菸。

他告訴記者,評論區裡這些『看不懂』的話,其實是『暗語』,很顯然,這些人討論的不是普通的電子菸。

『一口上太空』

『連抽了六七口,如來都在跟我招手』

『要看幾分的』

這些暗語,究竟是意指什麼呢?因為短視頻平臺大數據推薦的機制,記者得以看到更多關於這類電子菸的內容。

一些青年人甚至將自己吸食此類電子菸之後的反應,都做成視頻發在了平臺上。

手抖、抽搐、走路不穩,短視頻裡這些人的反應,小陳坦言,自己都曾經歷過。

『跟朋友出去玩,然後看見他們在弄這個東西,當時也好奇。

第一次抽的時候就昏昏沉沉的。

等到想戒的時候,突然就不受控制了。

不到一個小時,就又想繼續抽』

上癮後,小陳明顯感覺,自己的脾氣和性格發生了變化,『動不動就要打人、罵人什麼的』,對待父母的態度也十分惡劣。

更可怕的是,小陳感到自己長時間被一種痛苦的情緒控制住了:『焦慮、抑鬱,想自殺』

小陳的情況並不是個案。

結合短視頻評論區的互動來看,中國南方的部分地區很可能就是這種電子菸泛濫的重災區。

為此,看看新聞knews記者跟隨小陳一同前往,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在當地,記者通過短視頻評論區的賬號,分別聯系到了一些賣家。

對方均表示有貨,價格在每支450元左右,但需要當面交易。

對方甚至發來視頻,證明自己真的有貨。

通過電話,記者也確信,通過這一渠道,交易確實可以完成。

小陳介紹,一般當面交易,賣家會讓購買者直接上他的車,讓購買者先『嘗兩口』,確保『貨純』,購買者才會付錢。

為了避免警方追查,賣家一般都會要求現金,避免網絡轉賬留下交易痕跡。

此外,如果通過同城快遞等交易方式,也容易被警方追查。

『面交還有一個方便,就是看你《購買者》是不是這個圈子的人,不是的話他看得出來』

記者采訪的另一名知情人士小白也直言,通過短視頻平臺購買『有料』電子菸的大有人在:『短視頻是一個傳播的渠道,賣貨都是私加微信做的』

通過小陳,記者拿到了兩支『特制』的電子菸。

從外觀上看,它們和普通的電子菸並無不同。

但其中的玄機,隻有『內行』才懂。

拆下菸桿仔細觀察,我們發現『特制』電子菸上有一個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小孔。

小陳表示,賣家會把一種所謂的『菸粉』混入菸油,再通過這個小孔註入菸彈。

菸粉溶解後,無色無味,如果不真的抽上一口,購買者完全不會發現它的異樣。

正是這種『菸粉』才是『特制』電子菸裡令人行為反常的成分。

記者將這種『加了料』的菸彈交給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的鑒定專家,請對方對其中的成分進行物質鑒定。

經過鑒定,菸油中的添加成分為依托咪酯,是一種醫學上使用的麻醉劑。

法醫毒物化學研究室副研究員嚴慧表示,『依托咪酯作為一個臨床的麻醉誘導劑,它的使用是在一個可以說非常嚴格控制的狀態下,然後由麻醉醫生給你按照你的體重來算好劑量一次性使用的,如果長期濫用的話,也會對你腦部神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損害』

在專家看來,濫用依托咪酯,對人體的危害和吸毒是一樣的。

中國現已列管449種麻醉品及精神物質,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嚴的國家。

但是由於依托咪酯尚未被列入管制毒品名錄,哪怕有證據表明有人從事相關活動,現行法律也無法以販賣毒品罪論處。

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張玉標指出,在針對這一類新型毒品的打擊上,『我們的腳步總是要慢一拍的』。

張玉標同時指出,除了藥品濫用之外,圍繞著各類毒品的化學結構式進行改造的『毒品』,也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迭代更新,這也一度增加了有關部門打擊新型毒品的難度。

對於這一點,嚴慧在日常鑒定工作中深有感觸:『很多不法分子他想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所以他不斷地對原有管制毒品的化學結構進行結構修飾或者結構改造,達到毒品替代的作用。

你這種管制了,他馬上又去做出另外一種新的物質。

我們就要像大海撈針一樣再去發現它』

顧瑛是一名專業戒毒指導師,從業已有十餘年。

根據她的經驗判斷,這樣的新型毒品往往會在青少年當中流行。

她經手的幾個個案都在13歲左右。

由於青少年缺乏判斷能力,這些新型毒品在他們的群體中流行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快。

『我的一個患者跟我說,他13歲的時候,他們一個年級裡面有60個學生,同時嗑添加違禁物質的電子菸』

小白和小陳也告訴記者,在他們身邊,添加違禁物質的電子菸確實已經滲透進了校園。

『販賣這東西的直接整一包一包地往學校裡面扔,扔進圍墻』為了吸引在校生上癮,不法分子一開始都以低廉的價格進行誘惑,等吸食者沉迷後,再漫天要價。

不少在校生甚至認為抽這個『很風光』『很社會』。

今年2月13日,國家藥監局、公安部、國家郵政局聯合出臺了一項加強藥品管理的通知,其中就包含依托咪酯註射劑。

通知中明確,藥品濫用人群以青少年為主,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強化藥品生產、經營的監管,加強寄遞渠道的查驗。

專家建議,在這方面,立法也應具有前瞻性。

張玉彪認為,法律工作者在給類似案件定性時,不應拘泥於具體的毒品的名稱或者形式,更應該從它的成分和危害進行考慮。

半年前,小陳意識到了這一電子菸的危害,依靠自己的毅力和身邊親友的幫助,戒除了對依托咪酯的依賴。

雖然生活逐步恢復了正常,但藥物濫用的後遺症仍然在影響他。

他想要集中精力做事的時候,手會不受控制地抖動。

回想起這段噩夢般的時光,小陳仍然十分後悔。

他希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更多的青少年,提高警惕,避免染毒。

『我建議青少年最好連普通電子菸都不要抽,因為分辨不出來,要等到抽上了,才能分辨出來,但那個時候已經是沾染毒癮了』

專家建議,社會、學校、家庭需要多方合力,幫助青少年認識毒品的危害,增強判斷能力,遠離不良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文中小陳、小白均為化名》

看看新聞knews深度報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