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續命?中科院新研究:是真的,長期攝入或降低40%死亡率。

尼古丁,俗稱『菸堿』,是香菸中的主要『致癮』成分,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對尼古丁一向是『唯恐避之不及』。

研究顯示,尼古丁進入人體後,數秒內就能經由血液直達大腦,從而讓人容易產生依賴性。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一支卷菸中的尼古丁含量,就能在短時間毒死一隻小白鼠。

然而,中科院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卻顛覆了我們對於尼古丁的一貫認知——持續攝入低劑量的尼古丁,竟能減緩哺乳動物的老化,使死亡率降低40%!

尼古丁續命?中科院新研究:是真的,長期攝入或降低40%死亡率。

據《Nature》子刊顯示,此項關於尼古丁的顛覆性研究,由中科院李翔教授帶隊完成。

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采用分組對照實驗方法,在控制研究變量的基礎上,將48隻小鼠平均分成兩組。

其中,實驗組的24隻小鼠,每天的飲用水中會被添加2μg/ml的尼古丁,而對照組的24隻小鼠,則按照正常方法飼養。

實驗進行到第十個月的時候,科研人員便驚喜的發現,實驗組小鼠的死亡率,要明顯低於對照組小鼠。

當實驗來到第16個月時,對照組已經出現了11隻小鼠的死亡,而實驗組則僅死亡了兩隻。

也就是說,經過尼古丁幹預後的小鼠,其死亡率較比正常小鼠降低了40%左右。

不僅如此,在後續研究中,科研人員還發現,被尼古丁幹預後的小鼠,不僅死亡率顯著下降,就連炎症、焦慮、認知障礙這些與年齡有關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難道,之前我們對於尼古丁的認知,真的太過片面了嗎?

該項研究發現傳出後不久,也是引來了不少的質疑,對此,研究負責人李翔教授明確表態:就研究來看,通過吸菸獲取尼古丁,根本達不到抑老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李翔教授表示,實驗過程用到的尼古丁劑量,不足吸菸攝入的十萬分之一,拋開劑量談效果,實驗是無法成立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過量的尼古丁不具備抑老作用,而微量的尼古丁卻可以做到呢?

實際上,通過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微量的尼古丁能達到抑老效果,其實是和生物體內一種特殊分子的增減有關。

而這類分子,在生物領域已流傳多年,由該類分子落地轉化而來的『萊特唯鍵』相關成果,也曾在京東、天錨有過單日千萬的數據記錄。

當初,哈佛生物學教授新克萊爾,在一次研究中偶然發現,生物體內上述『萊特唯鍵』物質的增減,與機體老化的速度呈負相關聯系。

換句話說,該類物質越多老化速度越慢,當然這種負相關聯系,是存在一定閾值的,並不是沒有上限。

經過尼古丁幹預後的小鼠,其體內的『萊特唯鍵』類分子,較比正常小鼠具有一定程度增長,這也是微量尼古丁能達到延緩老化效果的主要原因。

在早期實驗中,歐美科學家就已實現了上述分子的單獨提取,並不需要借助尼古丁作為中介,如此一來,也能避免過量尼古丁攝入帶來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學術界中,具備與微量尼古丁類似效果的物質,已然不在少數。

例如廣泛存在於水果、蔬菜當中的花青素、香草酸等,無論是獲取難度,還是風險性,都要優於尼古丁。

美銀美林機構曾在一份調查報告中表示:2020年後,平均每過73天,現有醫學知識的數量都將翻上一番,與對抗老化有關的研究更是層出不窮。

倫敦商學院教授琳達·格拉頓,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預測:『2000年後出生的人,有一半以上的概率能活到百歲』。

雖然每一項新技術、新研究的出現,通常都會經歷傳播的誤解、大眾的質疑,但不可否認,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李翔教授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到:如果科技成果能被應用在延緩老去、應對老化相關的疾病上,我們花在應對老年疾病、修復年老軀體的費用,將會大大減少,而我們的整體生活彈性,也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