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有城
銀行牌香菸廣告
『銀行』一詞,獨樹一幟,專屬專用,不可造次。
倘使隨便搞個名堂,自稱『銀行』,對照相關法律條文,是要吃官司的。
可偏偏有商家開發產品,卻拿『銀行』、『金錢』作招牌,還把廣告做到了當年盛極一時的《錢業月報》、《銀行周報》的版面上,你說稀奇勿稀奇?
香菸不是好東西,但作為社交活動的一種肢體語言的象征,似乎還蘊涵了幾分耍酷的意味。
因而,『銀行牌香菸』的橫空面世,立馬與大理石、落地窗、老板桌等銀行典型場景交織起來,眼前疊現出金融大佬們吞雲吐霧之間『談生意』、『講斤頭』的不凡氣派。
依據廣告畫面的交代,『銀行牌香菸』的制造商,乃聞名遐邇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
在這家菸草企業出產的品牌家族裡,『紅雙喜』、『飛船』、『長城』、『大聯珠』等牌號交相輝映,爭奇鬥妍,一度風靡卷菸市場,緣何又推出了風馬牛不相及的『銀行牌』?
我私下揣測,或許是銀行前身——錢莊的萌芽,與米店、佈店、菸紙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些商鋪在經營香菸雜貨之餘,也捎帶做些資金拆借的買賣,再加上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後來還投資創辦了銀行、保險機構,於是近水樓臺,愛屋及烏,便將『銀行』信手拈來當作商標,以期增添高貴氣質,招來滾滾財源,與富貴榮華套個近乎。
南洋兄弟菸草公司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近代華僑投資的國內企業中,有不少企業是兄弟聯手共同經營的。
南洋兄弟菸草公司脫胎於香港,崛起於上海,在內擠外壓的經營環境中,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勵精圖治,白手起家,在提倡國貨與抵制洋貨運動的支持和推動下,粉碎了『洋面孔』菸草巨頭明槍暗箭的競爭排擠以及三次企圖吞並的陰謀,公司銷售蒸蒸日上,盈利豐厚,成為當時唯一可以跟英美菸草公司『叫板』的民族卷菸企業。
1919年,簡氏兄弟公開向社會招股,擴充改組,資本擴大為1500萬港元,並把企業的中心由香港轉移到上海,以示為全體國人服務的壯志雄心。
為使南洋菸草更具競爭力,簡氏兄弟還突破家族企業的管理桎梏,任命非家族成員擔任高級職位,如聘請曾為英美菸草公司效勞的陳炳謙,重組了南洋菸草的財務。
由於陳炳謙熟悉西方的金融運營模式,在滬上金融圈又擁有豐富的人脈,他不僅成功運作了簡氏家族1919年的股票出售,還說服了公司董事會創立了幾家新機構以吸收資本,包括南洋兄弟銀行、保險公司以及經營東南亞華僑向國內親人匯款的匯兌機構,解決了南洋菸草發展過程中的資本瓶頸。
南洋菸公司愛國貨的廣告語
簡氏兄弟姓簡,卻不簡單。
隨著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的迅猛發展,他們在實業界的聲望與日俱增。
我從最新出版的《近代中國銀行業機構人名大辭典》裡,找到了『簡照南』的辭條,除了記載他曾先後兼任廣東實業團副團長、上海總商會會董和上海華商聯合會董事等職,也註明了他於1922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東亞銀行並任該行董事。
我想,這裡提到的『上海東亞銀行』,應為東亞銀行上海分行。
據東亞銀行行史記述:『東亞銀行選址在港島皇後大道中2號,開業時間是1919年1月4日。
開業第一年,銀行存款額便達到400萬港元,盈利37萬港元。
回報率高達18%以上。
在此基礎上,迅速擴大規模,分別在九龍、廣州、上海、越南設立分行,增設各埠代理處和儲蓄部,廣為吸引華僑匯兌,溝通各地商情,僅僅兩年之後,資本總額便猛增至1000萬港元。
與此同時,董事會新增了馮平山、簡照南、黃柱臣、郭幼庭四位董事』
說到東亞銀行的創始人,也姓簡,名曰簡東浦,與簡氏兄弟同為廣東老鄉。
他年輕時就職於日本橫濱正金、萬國兩家銀行長達12年,深諳金融之道。
回國後,簡東浦先與他人合夥開設了一家財務公司,專營銀行資金拆借,『試水』之後重組財務公司,經過發展壯大正式成立東亞銀行,由簡東浦出任經理。
他將服務目標定為華僑商人,打出的口號是『做華人的銀行』。
東亞銀行因有能掐會算懂經營的簡東蒲坐陣,蹄疾而步穩,得勢又得法,1934年民國財政統計表中,東亞銀行在全國27家重要銀行中排第10位,與華僑、中興、廣東三家銀行合起來的總資產占全國銀行總額的6.2%,凈利潤占5.8%。
銀行位高,名重,錢多,被挪作商標『揚聲造勢』當在情理之中,而有些商家幹脆就直奔主題,以『金錢』為品牌,語不驚人死不休,滿足大眾向往財富生活的消費心理需求。
你看,老銀行雜志上的『金錢牌』面盆、熱水瓶的廣告,讓讀者在觸摸那個年代家庭用品的潮流時尚的同時,也接納了廣告語所描繪的『金錢滿地,人人樂用』的美好『錢』景。
金錢牌熱水瓶、面盆廣告
小時候,家裡就有一隻老式的『金錢牌』熱水瓶,用了好多年,保溫效果依然不錯。
早先,熱水瓶並不是用來灌開水的,而是用來存放藥品,這和如今冰箱的用途大抵一致。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已經出現了許多華商資本開辦的熱水瓶生產廠家,比較著名的品牌為長城牌、金錢牌、金龍牌和金鼎牌,『金』光燦燦,當然也有叫『銀行牌』的《民國遠東熱水瓶廠出品》。
廣告所示的金錢牌熱水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在中正東路224號《今延安東路》,創立於1938年10月,初創時規模不大,資本也小,僅為15萬元,後經過多次增資擴股,到1947年時,其資本總額達20億元,麻雀變成金鳳凰哉。
我曾在一位藏家的手中,看到一張民國33年《1944年》1月1日發行的金錢牌熱水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雖說設計印刷平淡無奇,卻記錄了民族企業從蹣跚起步到展翅翱翔的發展軌跡。
『金錢牌』熱水瓶之所以由小變大,聲譽鵲起,在於它借助益豐搪瓷公司《『金錢牌』面盆出品方,與金錢牌熱水瓶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技術力量和經驗優勢,首創了搪瓷殼保溫瓶,即在鐵殼外層塗上瓷釉,將搪瓷面盆的噴花技術移植到保溫瓶外殼,使之色澤鮮明,花樣繁多,而且不易生銹,使用壽命長,令『金錢牌』熱水瓶的名聲不脛而走,風頭出到了芝加哥世博會。
銀行牌熱水瓶
熱水瓶最值鈔票的辰光,交關吃香,一隻熱水瓶可換兩頭牛。
軍旅作家黃傳會在《十月》發表的一篇報告文學裡,記述了一對軍人夫婦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結婚情形,其中專門講到了『金錢牌』熱水瓶:『……老史是師級幹部,當時每月的津貼費是三塊五,我是排級,每個月是一塊五。
我們兩人把積蓄湊了湊,一共是二十幾塊錢。
我記得很清楚,用這些錢,我們辦了三件事:一是到城裡拍了張結婚照,那時候照相是很時髦的事;二是花七塊錢買了一隻金錢牌熱水瓶,因為老史那段時間老愛感冒,晚上得喝點熱水;三是買了點糖塊,一瓶酒』
『文化大革命』期間,原先『金』玉滿堂的熱水瓶品牌瞬時黯然,一律改稱『向陽牌』,金錢牌熱水瓶股份有限公司則改名為上海保溫瓶四廠。
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漸漸遺忘了。
前段日子,一張『曬』耳機的微博在網上被瘋狂轉發,但轉發的原因卻不是耳機,而是因為那熟悉的背景——一張印有所謂『四菜一湯』圖案《即中間一朵大花,周圍四朵小花》的粉底大花床單。
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家也有!』由此,家家戶戶都使用過的國貨被越來越多地『扒』了出來,對大眾而言,這些全民皆有的國貨,既是物資匱乏年代的活證,更是倍感親切的集體回憶。
而『銀行牌』、『金錢牌』之類的再度泛起,也趕上了這場紛繁的懷舊派對!
『少奶奶』變為『苦出身』——金融老海報『畫外音』之四
性命交關——金融老海報『畫外音』之八
財緣滾滾『獎』不完——金融老海報『畫外音』之十二
不拼爹,拼計劃——金融老海報『畫外音』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