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剖宮產嬰兒喂食少量來自母親的便便,嬰兒會更健康;將他人的便便移植到體內,酗酒者可以成功戒掉酒癮;甚至,健康人的便便還能助力癌症免疫治療。
便便的這些奇特功效,都離不開與人類共生數億年的腸道菌群。
而且,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發生和治療,都與腸道菌群密不可分。
如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還可以分解進入小鼠機體的尼古丁,保護其免受吸菸相關脂肪肝疾病的傷害。
相關研究論文以『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為題,已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 Nature 上。
這一發現解決了腸道尼古丁積累的病理學影響,並確定了一種內源性尼古丁降解腸道細菌,對預防和治療吸菸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潛在價值。
尼古丁、非酒精性脂肪肝、腸道菌群
作為人類最常見的不健康行為之一,吸菸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世界上可預防死亡的主要原因。
吸菸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會導致肝臟疤痕和癌症。
菸草內含有的尼古丁是許多心臟、肝臟及肺臟疾病及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
然而,對於大多數吸菸者而言,『尼古丁成癮』使他們很難抑制吸菸的欲望,而且在戒菸階段也往往會因為逃避『戒斷症狀』而再度吸菸。
科普Time:戒斷症狀指停止使用藥物或減少使用劑量或使用拮抗劑占據受體後所出現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狀群。
吸菸者在強制戒菸後,可能會出現諸如焦躁不安、失眠、血壓升高和心律不齊等症狀,但這些反應大多數會隨著戒菸者體質的恢復逐漸消失。
以往研究證實,吸菸行為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演變有重要關聯,而腸道產生的代謝物在通過腸-肝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演變中起著關鍵作用。
因此,建立腸道尼古丁積累、腸道衍生代謝物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演變之間的關系可以為菸草相關肝病提供新的認識。
《來源:Pixabay》
在此次工作中,研究團隊測試了來自 30 名吸菸者和 30 名非吸菸者的糞便和血清樣本,發現在尼古丁暴露後腸道有高水平尼古丁累積。
在尼古丁暴露的小鼠模型中也觀察到類似結果,這種積累在小鼠中被發現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風險增加有關。
比較無菌小鼠《沒有任何微生物》和那些預先特化腸道菌群的小鼠,無菌小鼠中尼古丁水平更高,說明特定腸道菌群或可調節尼古丁水平。
此外,在篩選小鼠的菌群後發現,解木聚糖擬桿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可以降低暴露於尼古丁小鼠的腸道尼古丁濃度,並降低這些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嚴重程度。
在吸菸患者和三種尼古丁暴露的小鼠模型中,研究團隊使用基於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方法檢測高濃度的腸道尼古丁。
因此,尼古丁在腸道中的分佈與輸送途徑無關。
值得關注的是,解木聚糖擬桿菌也能天然發現於人類腸道。
而且,解木聚糖擬桿菌已被證實在體內使用是安全的,歐盟已授權將解木聚糖擬桿菌《DSM 23964》發酵的熱處理乳制品列入食品。
但是,研究團隊也說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腸道菌群在人類中分解尼古丁以及預防吸菸相關疾病的能力。
遠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肪肝,是肝臟中積聚過多脂肪的狀態,以含甘油三酸酯的巨液泡形式積累在肝細胞中,而造成脂肪變性。
一般認為,脂肪肝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發生在酗酒《即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即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的單一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影響很少喝酒或完全不喝酒的人的一系列肝臟病症,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來源:Pixabay》
事實上,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均與以下因素有關:
- 超重和肥胖症;
- 胰島素抵抗,即胰島素促進細胞攝取葡萄糖的效率下降;
- 血糖過高《高血糖症》,提示為糖尿病前期或 2 型糖尿病;
- 血液中脂肪含量高,尤其是甘油三酯。
這些因素可能會促使脂肪堆積在肝臟中,對於一些人來說,肝內脂肪過多會使其成為作用於肝細胞的毒素,引起肝臟炎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因此,為了降低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風險,除了戒菸戒酒,我們還需要保持健康的飲食攝入和足夠的運動量。
例如,選擇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的健康植物性飲食;控制每日攝入的熱量並增強體育運動等。
參考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99-4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symptoms-causes/syc-2035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