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二年二班王小蕾創作的控菸海報。
掃碼看 雲課堂
南都訊 有人說,菸草是溫柔的殺戮,小小的一支菸,危害千千萬!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為了表達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免遭菸草傷害的美好願望,南都教育聯盟在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開展2022無菸日X兒童節控菸主題雲課堂,特此邀請了廣州中醫藥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張高醫生和廣州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璐璐醫生主講,讓孩子遠離菸草,認識更多吸菸的危害性。
A
菸草危害
三手菸致癌物 甚至可殘留數月
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菸草危害也是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吸菸和二手菸問題都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那麼,菸草到底有害在哪裡?
張高醫生在課堂上指出,菸草燃燒產生的菸霧是由7000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有一些致癌物是非常復雜的。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菸草危害的概念,張高醫生解釋道:『同學們每學期考試每科都考100分,到小學畢業也達不到7000分,但你只要吸食一支小小的菸草,就有7000份有害物質在你的身體中』
『並不隻有抽菸的才是受害者,對於二手菸、三手菸,同學們都要拒絕』張高醫生把吃榴蓮的人比作吸菸者,那麼在旁邊的小朋友沒吃但聞到的味道就是二手菸。
當吃榴蓮和沒吃榴蓮的小朋友走了之後,房間留下了榴蓮的味道,當第三個小朋友進來時聞到,就叫做三手菸。
張高醫生給同學們科普,吸菸、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性是一樣的,三手菸的致癌物甚至可殘留數月。
B
新型香菸
多口味爆珠香菸、電子菸減肥是誤區
近幾年,爆珠香菸開始流行起來,為什麼會有爆珠的產生呢?
對此,張高醫生解釋,香菸具有口苦感,味道感比較強烈,而爆珠香菸的原理是在香菸中加入比如薄荷之類的香料提升口感。
雖然爆珠的口感改變了,但其危害性一點也沒減少。
相反因為其口感的清新,還不免令人多吸食幾口。
除了爆珠香菸,還有新流行的電子菸。
電子菸是一種模仿香菸的電子產品,它不需要燃燒,通過霧化器,將菸彈內的液態尼古丁轉變成霧氣。
商家在霧化液中加入多種口味,有薄荷、芒果、椰汁等等,吸菸者吐出的菸霧散發淡淡的香味。
有的商家以電子菸不含焦油為賣點大肆推廣,甚至在產品介紹中,打著『戒菸神器』的旗號宣傳。
『有的人說電子菸利於減肥,減肥隻有一個條件,就是你的身體生病了。
利於減肥和利於戒菸都是商家的宣傳手段』張高醫生表示,這是一個誤區,電子菸因口味豐富,面向的群體不僅僅是男性,也有女性和未成年人。
世界衛生組織已強烈指出了電子菸的危害,電子菸目前也納入了菸草的管理。
『電子菸的危害同樣非常大,不要被它的多種口味所吸引』
C
青少年吸菸
平均開始吸菸年齡已低於12歲
青少年吸菸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青少年正處於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
然而,近年來抽菸群體越來越年輕化。
根據數據顯示,9至12歲的孩子中大概有10%至15%吸菸,12至15歲的初高中生中吸菸的人數也高達35%以上,16歲以上青少年吸菸的比例甚至高達75%。
且吸菸的年齡趨向年輕化,平均開始吸菸的年齡已經在12歲以下,最小的6歲就開始吸菸。
是什麼驅使青春期的孩子接觸香菸呢?
張璐璐醫生解釋,孩子具有好奇心,在青春期的探索時期,孩子會好奇成年人可以做的事是否做了就意味著其自身長大了;其次,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模仿是可以獲得愉快力量或者別的渴望目標的一種自我意識的嘗試;第三是社交的影響,有的孩子會盲目地隨大流或模仿他人。
當身邊的朋友抽菸了,孩子們要學會拒絕。
張璐璐醫生和同學們談道:『對於行為的好壞,同學們應該學會分辨,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一些不好的行為say no!友誼並不是建立在一些不良行為的渲染之上的,我們需要去甄別』
有數據顯示,有17%的青少年第一次吸菸就是出於心情不好的原因。
迎來青春期,孩子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憂愁和壓力,何以解憂?
唯有吸菸。
但吸菸帶來的快感是一種名為尼古丁的物質所帶來的,短暫的愉悅過後是更多的焦慮、煩躁。
隨之一根又一根的香菸便接踵而來,這些短暫的快樂是用自身的身體換來的,所以吸菸並不可以讓我們真正地舒緩壓力,讓我們集中注意力或者是提神醒腦。
感悟分享
通過兩位醫生的課堂科普,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三年一班的同學也帶著思考,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控菸主題畫報:
『菸盒是肺癌的潘多拉寶盒,吸菸是與撒旦簽訂了契約。
打開菸盒,點燃菸草,生命就在無聲地流逝。
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請對吸菸說不』
——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三年一班郭梓萱
『如果旁人在吸菸,請立刻拒絕,因為我們青少年被動吸入二手菸,對我們的身體危害極大,我們要對吸菸說‘不’,拒絕菸草的危害』
——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三年一班羅海學
『吸菸不僅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還會讓旁人被動吸二手菸,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還為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要勇敢地向吸菸說不』
——廣州越秀區舊部前小學三年一班林馨
南都教育聯盟X創意互動部聯合出品
統籌:尹來 遊曼妮 蘇南
采寫:南都記者 葉斯茗 楊麗雲 實習生 卓怡弦
攝影/視頻:南都記者 鐘銳鈞 餘加明
執行:詹曉贊 葉可可 羅雪純 蔡文茵 實習生 周鬱森 李澤宇 張雨婷 葉穎峰 海報設計:梁嘉寶 李嘉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