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子菸的健康騙局。

揭秘電子菸的健康騙局。

來源:微信公眾號『科學大院』

小夥伴們有沒有覺得生活中電子菸越來越常見了?鬧市街頭常能看到電子菸商店,便利店的貨架上擺上了『棒棒糖』,不少菸民脖子上也多了個『配件』……

你的感覺沒錯,電子菸確實日益流行。

但是這種打著『健康』幌子的電子菸真的沒有危害嗎?真相,並不簡單。

引起研究者關注的是電子菸

其實電子菸不算啥新鮮事物,早在2003年,北京的藥劑師韓力便發明了一種尼古丁氣霧發生裝置。

他用丙二醇稀釋尼古丁,再用電阻線圈加熱稀釋液,釋放出含有尼古丁的蒸汽,人吸入後,便能達到類似於吸菸的效果,這種裝置就是後來的電子菸。

2016年韓力接受外媒采訪時回憶道,當時發明電子菸是為了幫助自己戒菸。

他自己十八歲開始抽菸,戒菸6次不成功,又不想像老菸民父親那樣得上肺癌,於是產生了這種想法。

電子菸最開始打的噱頭確實是『幫助戒菸』,『比吸菸更健康』。

眾所周知,吸菸上癮其實是尼古丁上癮,傳統卷菸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焦油等是副產物,它們對人體的毒害最重。

而電子菸產生的則是較為純凈的尼古丁蒸汽,似乎更『健康』,加上它酷炫的造型、多變的口味,電子菸市場成了炙手可熱的淘金賽道。

在搜索引擎中檢索電子菸的兩個英文名『vaping』和『e-cigarette』,可以看到自2010年開始,電子菸的網絡熱度便直線上升,到現在也沒有冷卻的跡象。

圖片來源:谷歌搜索,作者自制

電子菸也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

在生物醫學論文網站Pubmed上檢索『e-cigarette』,你會發現自2010年以來有關e-cigarette的文獻也在快速增長,科學家們還是很緊跟潮流的。

圖片來源:pubmed,作者自制

更為有趣的是,與e-cigarette關聯的詞包括『肺』、『青少年』、『依賴性』等,也隱隱暗示了對電子菸流行憂心忡忡的科學家們究竟在擔心什麼。

圖片來源:pubmed,作者自制

下面,我們就來從科學角度看看電子菸。

電子菸裡的『毒門暗器』

電子菸的擁躉常常是基於這樣一個邏輯:談電子菸的安全性,不要跟完全不吸菸的人比,要跟吸卷菸的人比。

誠然,這樣的邏輯不無道理,但就像前文提到的,電子菸雖從原理上根除了致癌性巨大的焦油。

可仍然會釋放多種有害物質。

危害一:重金屬毒害

首先就是金屬加熱線圈。

電子菸的蒸汽需要金屬線圈通電加熱產生,高溫下金屬線圈本身便很可能釋放金屬物質。

此外,電子菸液中豐富的化學調味劑可能幫助某些金屬離子穿過人體的屏障,進入大腦、心臟等關鍵器官。

例如常用的香料物質麥芽酚,很容易和鐵離子、鋁離子等金屬離子結合,增加人體對此類金屬物質的吸收能力,而劣質的菸液也可能是這些金屬物質的來源。

此前一項涵蓋1139名美國菸民的調查分析顯示《Environ Pollut. 2019,251,970》,吸食電子菸、香菸、雪茄或某種組合,並不會顯著改變血液中鎘《Cadmium》和鉛《Lead》的濃度。

而在血液中總汞《Total Mercury》含量上,電子菸使用者甚至還略微領先了一些。

這反映了吸食電子菸的人無法避免重金屬元素的毒害。

吸食電子菸、香菸和雪茄對人體血液中鎘、鉛、汞含量的影響

《圖片來源:Environ Pollut》

危害二:抑制免疫細胞功能

為了迎合年輕人多變的口味,電子菸行業可謂是費盡心思。

據研究人員整理,市面上居然有13大類90小類的電子菸口味選擇。

光『酒精飲料風味』大類中就細分了諸如莫吉托、琴酒、朗姆酒等11種味道,這基本都要『歸功於』各種化學香精。

肉桂醛是這些香精中的典型代表。

肉桂醛來源於肉桂樹皮,帶有特殊的芳香,是食品行業常用的香料,如今電子菸行業也用它調配多種口味的菸液。

少量食用和吸入肉桂醛理論上不會對人體產生直接的毒性影響。

但研究人員也發現,部分電子菸液會抑制人類肺部免疫細胞的功能,極有可能是肉桂醛的影響《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7,313,L278–L292》。

從有機化學的角度,肉桂醛屬於芳香 α,β-不飽和醛類化合物。

學過高等有機化學的童鞋們都很清楚,這是一類反應活性較強的有機物。

根據底物不同,它們可以發生親電加成、親核加成和共軛加成,在復雜的生物體系中發生什麼反應都不會令人意外。

危害三:引發呼吸道疾病

奶油味的雙乙酰則是另一個電子菸調味劑。

雙乙酰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尤其常見於爆米花中,但霧化的雙乙酰可能讓人患上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爆米花工人由於需要長時間暴露於雙乙酰環境,患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的概率很高,這種病也由此得名『爆米花肺』。

2019年CMAJ報道了一則疑似電子菸《含雙乙酰》導致的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案例,患者是一名17歲的加拿大小夥子《CMAJ. 2019,191,E1321》。

據文章描述,這名原本身體健康的小夥子在大量吸食調味電子菸和四氫大麻酚後出現頑固性咳嗽、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症狀,檢查後顯示發燒、心動過速、低氧血和肺部雜音,結合胸部CT,最後被確診為急性細支氣管炎。

排除了病原體感染的可能後,醫生高度懷疑病因和電子菸及雙乙酰有關。

隨著病情惡化,這名小夥子甚至用上了ECMO,好在使用大量類固醇激素後病情得以控制。

患者住院47天後出院回家,但身體運動能力在幾個月內都沒有完全恢復。

該名加拿大小夥子入院第一天的胸部CT,他的肺部長滿了不正常的、細小的、枝杈般的細紋,這是彌漫性細支氣管炎的典型特征圖片來源:CMAJ

從活蹦亂跳,到上ECMO搶救,可能就是幾口電子菸的事兒。

不但會損傷肺部、口腔,還可能……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相比於已知的危險,未知有時候更令人害怕。

經過科學界和公共衛生部門的共同努力,人們對香菸菸霧的危害性已經有了充分的認知和臨床證據。

香菸菸霧中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250種是有害物質,69種是已知的致癌物,約有85%的肺癌和50%的膀胱癌由吸菸引起。

可見,香菸是一個強大且明確的公共衛生敵人,通過各種風險教育和政策約束,在過去幾十年中,全球控菸卓有成效。

然而,電子菸可能是個看似弱小,實則更難防范的敵人。

吸食電子菸的人不會受到焦油的危害,因此可以預見相比於吸食電子菸的人,這群人死於肺癌的概率會降低。

但誰又能保證吸食電子菸幾十年後,其他類型的疾病概率不會更高呢?畢竟已經有很多證據表明電子菸氣溶膠對肺、口腔、腦、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有毒性作用。

上節中提到的加拿大小夥並非個案。

CMAJ文章的作者梳理了截至2019年10月底作為『case reports』報道的與電子菸相關的嚴重肺部疾病,涉及18個病種。

能作為case reports一般意味著病情較重,最輕的都是住院,重的直接進ICU。

而另外一些更大規模的隊列研究中,電子菸相關的肺病多達上千例《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9,68,860–864.》。

部分電子菸相關嚴重肺部疾病case reports

《圖片來源:CMAJ》

相比於肺,口腔是電子菸氣溶膠更早、更直接作用的區域,危害自然也不會少。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不論此前是否吸菸,電子菸使用者的口腔細胞都經歷了有害的生物學變化《Sci rep. 2021,11,22773》。

具體而言,多種RNA表達水平發生改變,其中大部分也在吸香菸人群中被發現。

這些改變的基因中相當一部分為線粒體基因,而線粒體功能一旦失調,會誘發多種心血管、呼吸道、代謝疾病以及癌症。

甚至還有研究者給出了更為獵奇的觀點:20至65歲之間且沒有心血管疾病既往史,但每天使用電子菸的男性報告陽痿的可能性是從不使用電子菸的男性的2.4倍《AJPM. 2022,62,26》。

這種問題上,應該沒人會去說,『我隻跟吸香菸的人比』。

青少年電子菸用戶

可能讓控菸『控了個寂寞』

比香菸毒性更低的宣傳、酷炫的外表、多變的口味、同輩攀比心理、社交需求……吸引未成年人和年輕人吸食電子菸的理由實在太多了。

這些涉世未深,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孩子可能對父輩鐘愛的電子菸嗤之以鼻,但很難抵擋電子菸的誘惑。

加上在很多國家,電子菸還沒有像菸草一樣被嚴格管控銷售,甚至還被當作普通消費品銷售,未成年人可以輕松購買到。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報告顯示,2018年有37%的高中生吸食過電子菸,而2017年該比例僅為28%《其實也不是很『僅』……》。

全球范圍內2018年新增了130萬電子菸青少年用戶。

而高中生吸香菸的比例則從20年前的22%降低到不足4%。

兩組數據放到一起看,我們驚訝地發現,20年前吸菸《香菸+電子菸》的美國高中生比例為22%,因為那會還沒有電子菸嘛。

而2018年,該比例飆升到41%,其中大部分是電子菸的貢獻。

沒吸香菸的全去吸電子菸了,甚至還更多,這菸控的,控了個寂寞。

鑒於情況很嚴峻,美國疾控中心CDC直接發文指出電子菸對青少年、年輕人的風險:

電子菸對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有健康威脅;大多數電子菸含有尼古丁。

尼古丁極易上癮,會損害青少年大腦發育,危害會持續到20歲;除了尼古丁,電子菸還有其他有害物質;使用電子菸的年輕人未來更有可能吸食香菸。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電子菸本身的誘惑性和青少年的個性影響外,對電子菸危害性認識的不足,決定性的臨床研究尚缺乏,各國管控力度整體偏松等情況都為電子菸的流行『大開綠燈』。

結語

當然,情況也在向好的方向轉變:在中國,《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2020》提出了『電子菸也不健康』的警告,官方禁止電商平臺銷售電子菸;美國多個州也發佈了禁止銷售非菸草口味的電子菸,禁止電商平臺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等政策。

這些舉措都顯示著,電子菸行業經歷了近10年的狂飆突擊,野蠻生長後,終於要被置於更嚴格的監管的『牢籠』中。

當然,政府嚴格管是一方面,大家對電子菸能不吸就不吸,能少吸就少吸才最關鍵。

來源: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