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電子菸三宗罪:健康騙局?戒菸神器?成癮神器?

深扒電子菸三宗罪:健康騙局?戒菸神器?成癮神器?

英國最受歡迎的情景政治喜劇《是,首相》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

首相正在考慮全民禁菸,並說道吸菸是致命疾病的主要來源,

每年花費衛生部超過1.65億資金,導致10萬人死亡。

內閣秘書漢弗萊反駁說,菸草稅也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而如果這10萬人活下來,壽終正寢,

他們需要的養老金和社會保障金將遠遠高於1.65億。

10萬人的生命換來的是政府40億歲入,菸草業的無數就業崗位,

和出口業的蓬勃發展,菸民是國家的恩人。

在20 世紀以前,肺癌十分罕見,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種病。

但因為菸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每年有超過800萬人死於菸草制品。

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有一架載客量450人的客機失事。

整個20世紀,菸草已經導致了1億人喪命。

21世紀,這個數字預計將飆升到10億。

但奇怪的是,人類接觸菸草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美洲土著很早就吸菸,歐洲人也吸食鼻菸、菸鬥和雪茄幾百年了。

可為什麼曾經罕見的肺癌,會集中在近 100 年間爆發了呢?

就在傳統菸卷市場的硝菸還未散盡時,電子菸的時代浪潮已然到來。

打著戒菸神器,更時尚,更健康,不會產生二手菸等口號,

電子菸迅速占領了以年輕人為主力的消費市場。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現在的少男少女不知從何時起,

胸前掛的已經不是什麼項鏈吊墜了,而是或圓或扁的電子菸。

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故事。

1492年,大航海時代興起,哥倫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並在那裡看到當地印第安人會取一根長管工具,一頭點燃神秘草葉,

在另一頭用嘴吸食,然後從嘴裡吐出繚繞的菸霧。

根據考古發現,

美洲印第安人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菸草的種植和利用。

哥倫佈發現新大陸的同時,也把菸草帶到了全球。

1875年,美國人杜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卷菸機』,

也逐漸將菸草事業推上了高潮。

那時,「吸菸有害健康」還並非共識,

政府也沒有任何相關管理法規,絕對是菸草制品的「黃金年代」。

20世紀初,借助現代營銷方法,菸草商們很快賺的盆滿缽滿。

想要集卡片嗎?這包香菸吧。

想要健康嗎?來包香菸吧。

醫生們會大量出現在香菸廣告當中,還會告訴你,

『醫生抽的最多的菸,就是駱駝牌!』

起初,吸菸還是男性的專利,女士們吸菸會被看做是「行為不檢」。

1908年,紐約市甚至還發佈了一項法令:禁止女性在公共場合抽菸。

但到了1929年,菸草商們嗅到了一絲女性解放的氣息,

他們立刻策劃了一次特別營銷。

在紐約復活節遊行時,

讓一群年輕漂亮的女孩,叼著菸,瀟灑地走在人群中,

表達對男權思想的抗議。

就這樣,女性菸民的數量暴增,

因為她們抽的不是菸,而是「自由的火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的六星上將約翰·潘興,

當被問道是什麼讓他贏得戰爭時,他說『子彈,還有一樣多的香菸』。

二戰時,羅斯福總統更是宣佈,將菸草列為重要的戰備物資。

這直接導致,美國卷入二戰的4年時間裡,菸草總產量比戰前上升了50%。

二戰結束時,美國人一年要抽掉 3500 億根菸。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3500 億根菸的總長度加起來可以繞地球 700 圈,

或者往返月球 36 個來回。

在菸民數量激增的同時,全球范圍內,

肺癌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

但是要把吸菸和肺癌正式掛鉤,

科學家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939年,德國科學家弗蘭茨·穆勒首次提出,相對不吸菸者,

吸菸者患肺癌的比例要高得多。

1948年,英國流行病學家奧斯汀.希爾和理查德.多爾在《英國醫學雜志》

上聯名發表論文,認為吸菸和肺癌之間存在著強相關性。

1950年左右,美國流行病學家恩斯特·溫德也發現了肺癌發病率飆升的曲線

與香菸消費曲線是高度重合的。

他後來還用156隻小老鼠做了一次實驗。

在其中112隻身上塗菸焦油,每周塗3次,每次40毫克,

相當於1包菸的焦油含量。

剩下的44隻自然生長。

結果發現58%的塗焦油小鼠都發生了癌變。

不過即使是這樣,菸草商們還是沒有那麼容易認輸,他們的說詞是,

高度強相關性並不代表因果關系。

雖然得肺癌的人很多都抽菸,

但是不抽菸的人也會得肺癌,所以無法證明就是抽菸導致了肺癌。

美國流行病學家恩斯特·溫德的導師格雷厄姆就是菸草商的忠實擁護者,

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重度菸民,

他實在無法接受手中的『銷魂神器』竟然是癌症誘因的這一結論。

格雷厄姆甚至還在電視節目中自信地為菸草商們背書說,

絲襪和香菸還是同時流行起來的,怎麼沒人說是絲襪誘發了肺癌。

時間來到了1961年,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

國家防癆協會(The National Tuberculosis Association)聯名致信

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請求徹查吸菸與健康之間的聯系。

最終衛生部醫務總監Luther Terry路德.特裡帶領10名委員進行了長達13個月的調查。

參觀了數十座實驗室,查閱7000多篇論文,與155 名生物學家、化學家、

統計學家、內科醫生和流行病學家進行了交流。

統計顯示,那次調查使用的資料涵蓋了超過 112萬人的實驗樣本,

其規模堪稱當時流行病學上最龐大的報告之一。

至此,一幅無可辯駁的完整畫面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1964年 1 月,美國衛生部公開了一份 15 萬字的報告,

強調吸菸與肺癌之間的密切關聯在癌症流行病學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次年,1965年,香菸外包裝上首次出現了外科醫生的警告:吸菸有害健康。

這標志著傳統卷菸行業的黃金時代開始走向終結。

但也是在同一年,一個比卷菸更讓人欲罷不能的發明誕生了。

電子菸

1963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間廢棄廠裡,

工程師赫伯特.吉爾伯特發明了一種『無菸氣的非菸草香菸』。

它涉及將液態尼古丁加熱,產生蒸氣,模仿吸菸的感覺。

這,便是最早的電子菸雛形。

但隻能說吉爾伯特的思維太超前,

如果他的發明晚個30來年誕生在中國,肯定能讓他財源廣進。

不過,也有傳聞是,當時有幾家公司對吉爾伯特的發明頗感興趣,

但因為阻擋了菸草業巨頭們的利益,而被設法雪藏了。

直到2003年,一個名叫韓力的中國藥劑師,

才真正打開了電子菸的全球商業化閘門。

據韓力所說,他發明電子菸的初衷是為了自己能夠成功戒菸。

這種新型電子裝置不燃燒菸草,由電池、菸彈和霧化器三部分組成。

菸彈裡是被丙二醇稀釋的尼古丁。

霧化器將菸彈中的菸液霧化,就類似於盆景裡的水霧效果器。

使用者把含尼古丁水霧吸進肺部,再送達血管,以達到和抽卷菸相同的感覺。

這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如菸』。

『健康吸菸』『吸著吸著就戒了』,起初如菸靠著這些誘人的廣告詞吸引了各界眼球。

2005年一年的銷售額就將近10億人民幣。

但好景不長,2006年開始,央視多次曝光如菸戒菸效果造假,

產品本身就有害,沒有相關『準字』批號,還有消費者將其告上法庭。

國家菸草局也趕緊趁機插一腳,說如菸的宣傳涉嫌失實,並要求交給自己管制。

一系列事件讓如菸的銷售大幅受挫,不得不將經營重心轉移到國外。

不過海外市場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電子菸的出現威脅到了傳統卷菸在菸民們心中的地位,

還不用像傳統卷菸一樣繳納高額的菸草稅。

FDA坐不住了,以藥品管理為由,禁止電子菸的進口。

2009年,如菸全年虧損4.44億元。

後來另一家電子菸公司NJOY把FDA告上了法庭。

2010年,FDA敗訴。

眼看電子菸的擴張之勢已不可阻擋,菸

草巨頭們也紛紛捂臉加入。

2009年到2012年間,電子菸在美國市場以每年115%的速度遞增。

然而,此時的如菸已然錯過了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

直到2012年,如菸在美國的專利申請才獲得了認可,

但無數其他電子菸品牌已經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路創業者蜂擁而至。

2013年,連虧四年的如菸被總部位於英國的帝國菸草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如菸的黃昏,正是其他電子菸品牌的黎明。

電子菸的生產多采用OEM/ODM 的模式,

也就是上遊工廠為下遊電子菸品牌提供生產代工服務。

截止到2014年,中國就有了2000多家電子菸工廠,

生產出全球90%的電子菸,此後一直保持這個水平。

出口的產品中有一半銷往了美國,還有三分之一賣到了歐洲。

根據中國電子商會電子菸行業委員會公佈的數據,

2020年中國電子菸內銷額145億元人民幣,

出口額更是高達494億元。

預計2025年,內銷和出口分別可達到498億元和1697億元。

按照這一增速,電子菸市場破萬億指日可待。

無數海內外菸民,一口又一口地抽出了一個『世界電子菸之都』深圳。

那麼如今風靡全球的電子菸,真的像無數商家宣傳的那樣,是健康無害的戒菸神器嗎?

電子菸三宗罪之一:健康騙局

菸草在700-800攝氏度的溫度下持續燃燒,會釋放出尼古丁、焦油、

一氧化碳、以及固體微粒等有害物質。

在這些有害成分中,焦油和一氧化碳是致癌的元兇,尼古丁則負責成癮。

尼古丁,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類似興奮劑作用的生物堿。

抽一口菸,大概10秒鐘後,尼古丁就會隨血液流動通過血腦屏障,

抵達你的大腦,並與『菸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刺激多巴胺的釋放,

使人產生幸福、滿足感。

正是這種愉悅感,讓很多人愛上了抽菸。

電子菸與傳統香菸不同,它並不燃燒,

而是將菸液在250-3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加熱霧化。

它同樣會釋放出尼古丁,但沒有了傳統菸霧中的焦油和固體顆粒,

也不會因為燃燒不充分而產生一氧化碳。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菸確實比傳統香菸要健康的多。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以後就可以放心抽電子菸了。

首先,普遍存在於電子菸和傳統香菸菸霧中的尼古丁,

雖然不是一種致癌物質,但依然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育,還可能會導致學習障礙和焦慮症。

其次,由於電子菸產品魚龍混雜,長期缺乏監管,

不少電子菸說明書上標註的尼古丁含量與實際尼古丁含量大相徑庭。

這個誤差范圍甚至能達到正負好幾倍。

2019年央視財經頻道3.15特別節目中,

調查人員從市場上隨機購買了8種電子菸菸液,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

結果發現有5種菸液的尼古丁濃度標識都不規范。

有一瓶60毫升的菸液上,標註含有尼古丁6毫克,

可實驗人員卻從中檢測出來了360毫克的尼古丁。

也就是說包裝上所標註的6毫克,實際上指的是6mg/ml。

還有一些菸液,雖然標註規范,

但實際測得的尼古丁濃度是標註濃度的3倍還多。

這就讓抽電子菸跟開盲盒似的,抽了多少尼古丁,基本全看命。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抽零尼古丁的菸液不就好了。

我們暫且不說很多標註著零尼古丁添加的菸液中也能檢測出尼古丁,

就說產品本身,零尼古丁菸液在市場上的占比是很小的。

不含尼古丁就意味著不能讓你上癮,更無法讓你成為持久客戶,

你以為電子菸廠商都是慈善家嗎?

不少菸民對於零尼古丁菸液也是不屑一顧,

還有人直言不諱的說道:不含尼古丁,你是抽了個寂寞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不含尼古丁的菸液,也並非安全無害的。

雖然少了焦油和一氧化碳,但電子菸加熱後釋放的氣溶膠會產生甲醛、

乙醛、亞硝胺、和苯。

它們都是一類致癌因子,也被稱為『確認致癌物』,

即有充分證據證明這些物質對人類有致癌作用。

另外,電子菸的菸霧中存在數十種重金屬,以鎳和鉻含量最多。

長期吸入重金屬也會有中毒風險,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失眠、

健忘、神經錯亂、關節疼痛等症狀。

但這些潛在危害都在商家宣傳電子菸時,被悄悄地隱去了。

除此之外,電子菸不存在二手菸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根據世衛組織2019年公佈的數據,對比無菸的清新空氣,

電子菸所釋放的二手氣溶膠可以造成PM1.0值高出14~40倍,

PM2.5值高出6~86倍,尼古丁含量高出10~115倍。

乙醛含量高出2~8倍,甲醛含量高出20%。

最可怕的是,與傳統香菸不同,

電子菸瞄準的是15-24歲以年輕人為主力的消費群體,包括大量未成年人。

電子菸三宗罪之二:一場瞄準年輕人的陰謀

美國電子菸品牌JUUL是第一個將『電子菸』與『時尚潮流』

這兩個看似不搭噶的東西成功捆綁在一起的公司。

2018年,JUUL高層曾經做出了一個驚人壯舉,豪擲千金,

拋出 20 億美元的年終獎,讓 1500 名員工瓜分,

相當於人均 800 萬人民幣的獎金,一夜之間造就了一公司的千萬富豪。

從0到380億美元估值,JUUL隻用了3年的時間。

這巨額利潤的背後,是一場以犧牲大量年輕人,

甚至是未成年人健康為代價的陰謀。

他們將產品設計成富有科技感的U盤形狀,還研發了弗吉尼亞菸草、

薄荷醇、香草奶油、混合水果、芒果、青瓜等各種年輕人喜歡的口味。

新產品打入市場之際,JUUL推出了一張潮酷十足的海報:

一個穿著白色T恤、灰色棒球服,紮著高馬尾的年輕女模特,

手持U盤形狀的JUUL電子菸,吞吐著菸霧,朋克范十足。

各類音樂節、電影節等年輕人聚集的活動上,

經常可以看到JUUL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免費發放電子菸。

JUUL還聯合網紅KOL,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鋪天蓋地的投放廣告。

一時間,電子菸被鼓吹成了「iPhone」一樣劃時代的科技產品。

你抽的不是電子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JUUL開始像病毒一樣在在美國年輕群體中蔓延。

到了2018年,FDA才回過神來發現,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

美國高中生吸電子菸的人數增加了78%,初中學生增加了48%。

初高中生電子菸菸民從2017年的210萬劇增到2018年的360萬。

美國外科醫生2016年年度報告中也顯示,

在2011年到2015年的5年時間裡,

美國高中學生使用電子菸的比例上漲了將近800%。

監管機構終於坐不住了,開始了一輪對電子菸企業的調查,

JUUL首當其沖。

FDA要求JUUL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為何會有大量未成年人使用該公司的產品,並且上癮。

2019年下旬,美國又開始爆發一種奇怪的電子菸肺炎。

僅2019年6月到9月期間就出現了530個病例。

截至到2020年1月,已經有2700多人患上該病。

這些人在得病之前都吸食過電子菸,而且肺部X光片驚人的相似。

電子菸肺炎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隻在美國大規模爆發?目前尚沒有定論。

但是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猜測,『維生素E乙酸鹽』可能是罪魁禍首,

這種物質霧化後吸入可能會損害肺部。

而維生素E乙酸鹽成份常見於含有大麻的電子菸產品。

電子菸肺炎又多數發生在大麻合法化的州。

2020年初,美國FDA頒佈了電子菸新政,

禁止了大多數水果味電子菸菸彈,僅保留菸草和薄荷醇兩種口味。

如今的JUUL已經跌落神壇,2021年6月,市值已經縮水至43億美元。

不久前的2022年6月23日,FDA更是宣佈在全美禁售JUUL的所有電子菸產品,

包括菸草味和薄荷醇味。

雖然JUUL在美國走到了窮途末路,

但JUUL曾經的神之營銷套路,卻被國內的各路電子菸商家瘋狂copy+paste,

玩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傳統卷菸區分開來,電子菸廠商創造了vape 一詞。

它從 vapour《菸霧》一詞延伸而來。

很多年輕的電子菸使用者,

並不把自己當做「菸民」,而是自稱為「蒸汽玩家」。

電子菸體驗店便是玩家們的集會場所,他們強調電子菸是一種生活方式,

講究的是個性與格調。

某站上隨便一搜就是各種電子菸『種草』視頻,

花式菸圈秀,播放量動輒數十上百萬。

某電子菸廠商幾年前還在抖音上開展過『鎖骨電子菸』創意玩法活動。

一個美女模特把電子菸放在自己的鎖骨上,讓別人用嘴叼來抽。

短短15秒的視頻播放量瞬間破千萬,被無數網友點贊轉發。

此時,你抽的不是菸,是曖昧。

在口味的宣傳上,商家將大自然、四季、旅行、親友、戀愛等各種

溫馨美好的關鍵詞與『電子菸』口味一一綁定。

廣告海報中大多使用的是明亮的色彩,搭配濃鬱、清香、酸甜、絲絲入扣等詞匯,

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宣傳某種美食呢。

在某刻APP中,

一個題為『你是如何知道某刻電子菸』的話題下,有超過30%的人說,

口味多樣是他們的主要購買動機。

走進某線下電子菸門店,

各種口味的菸彈讓人眼花繚亂,不說的話還以為這是賣 M&M 豆呢。

世衛組織2021年8月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

目前全球市場上的所有的電子菸產品加起來約有1.6萬種口味。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你一個星期換一種口味,要

抽遍市面上所有的口味,需要300年,幾輩子都不夠你抽的。

這些調味電子菸對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尤其有吸引力。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結果》報告,

使用電子菸的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的人群,

電子菸的使用率高達1.5%。

而中國衛健委數據顯示,

中國 15 歲及以上的人群,使用電子菸的人數大約在 1000 萬。

更讓人脊背發涼的是,一些黑心商家已經將觸手伸向了懵懂無知的小學生。

雖然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下發通告,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

但是最近幾年電子菸市場還是越來越向低年齡層滲透。

2020年11月,曝出了一則觸目驚心的新聞。

河南衛輝某小學附近的兩家文具店,

將20元一根的劣質電子菸售賣給小學生。

一個班發現10多個學生都有購買,其中一個孩子已經上癮了。

你想問小孩子為什麼會癡迷於購買電子菸呢?想想你小時候,

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會在學校走廊的角落裡,

看到幾個平時張揚的『問題學生』背著老師在抽菸呢?

無良商家利用的就是孩子們的好奇心。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現在的電子菸已然成為了一種潮流文化,

和一種社交必需品,你不抽就是不合群。

有網友直言:看到朋友胸前都掛著電子菸,感覺抽菸也可以是這麼優雅的一件事。

回到視頻最開頭的問題,為什麼近100年間肺癌從罕見病變成了癌症之王?

因為從傳統香菸到電子菸,不斷有人把癌症誘因塞進精美的包裝裡,然後再賣給我們。

電子菸三宗罪之三:戒菸神器 VS 成癮神器

『幫你戒菸』是電子菸當初誕生的初衷,

也是絕大多數電子菸廠商的宣傳口號之一。

可電子菸真的能夠幫助我們戒菸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改吸電子菸後你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一位朋友回答說,吸某品牌電子菸已經有半年多了。

感覺有時候危害比紙菸都還大。

電子菸你在哪兒都能抽,結果就越抽越多。

而且某品牌電子菸使用的是離合態尼古丁鹽,比紙菸的尼古丁更容易上癮。

現在他一顆菸彈隻能用2天,抽到醉生夢死,失眠,一天隻能睡2個小時,

身體整個垮掉,胃病,腸胃病,口腔潰瘍。

這位朋友還說電子菸根本就不是戒菸產品,隻能說是香菸的替代品。

當然,也有人表示自己20年年齡,改抽電子菸後,不會惡心幹嘔了,

口臭問題解決了,身上也沒有菸味了。

最後還在機緣巧合下成功戒菸。

電子菸的學名是「電子尼古丁輸送系統」,

從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這個裝置就是給你灌尼古丁用的。

剛才我們也說了,尼古丁會讓人上癮,

所以從成癮性上來說,電子菸和傳統卷菸並無二致。

可以說無論是電子菸還是傳統卷菸做的都是這門成癮的生意。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摩爾斯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約翰.皮爾斯

曾跟蹤研究過2770名試圖戒菸的人,並在2020年發表論文稱,

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電子菸能夠幫助戒菸。

世衛組織也早就對電子菸『可作為輔助戒菸工具』的宣傳表示過質疑。

約翰·皮爾斯教授還認為電子菸不僅不能輔助戒菸,

還可能讓人產生菸草成癮的『入門效應』《Gateway Effect》。

也就是本來不吸菸的人,因為電子菸導致尼古丁依賴,

進而發展成為長期吸菸者。

正所謂電子菸戒菸,越戒越迷戀。

2021年2月,皮爾斯教授在《兒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另一篇

關於『青少年使用電子菸與日後菸草成癮關系』的論文。

這篇論文是基於皮爾斯的研究團隊在2014年開始的一項研究。

研究團隊選取了15826名12-24歲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

並在之後的4年裡每年回訪。

研究發現,只要是使用過電子菸的青少年,無論是偶爾使用,

還是多次使用,在一年後使用傳統卷菸的可能性都比

從不使用電子菸的青少年要大得多。

即便是隻使用過電子菸1-2次的人,

一年後改抽傳統卷菸的可能性,也是從不吸菸人群的3倍。

皮爾斯認為正是電子菸的‘入門效應’,引誘了非吸菸者走向了真正的菸草成癮。

然而,中國疾控中心2020年12月在《柳葉刀》上發表的論文,

卻給了與皮爾斯教授大相徑庭的結論。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團隊對全國37萬餘名受訪者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

其結果顯示,在37萬人中,僅有83人是從非菸民轉為電子菸用戶的,

這一概率僅為0.02%。

2015-2016年,電子菸用戶中,

已經是菸民的比例占到了93%,2018-2019年,

這一數字增長到了96.2%。

也就是說中國疾控中心認為大部分電子菸的用戶,

還是原先的菸民,電子菸對非菸民的吸引力並不大,

也不是非菸民的第一口菸。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調研人員,

用不同的數據,講述了2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這背後不僅僅是因為國情不同,

還可能存在著一場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的電子菸與傳統卷菸之間的資本博弈。

在這裡我也想做一個小調研:正在觀看視頻的你,

身邊有沒有人因為電子菸成功戒菸的?有沒有人本來不抽菸,

卻因為電子菸成了菸民的?

今年3月,中國國家菸草局也頒佈了《電子菸管理辦法》,

明確禁止銷售除菸草口味和薄荷口味外的調味電子菸。

管理辦法將於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但是給了所有調味電子菸產品5個月的『過渡期』。

也就是說,從2022年10月1日,市面上將再也找不到任何合法的調味電子菸了。

歷史是驚人相似的,在巨額利潤面前,總是會有人不惜一切代價,

甚至用人命堆起高聳的金錢帝國。

發現檳榔上癮,他們就包裝成零食,把口腔癌賣出去。

發現菸草上癮,他們就模糊掉焦點,把肺癌賣出去。

電子菸市場今後將何去何從我們尚未可知,但無疑的一點是,

在這場傳統卷菸與電子菸的資本博弈中,你我註定都是炮灰。

所以不要在糾結傳統卷菸與電子菸,哪個對健康更有害了。

鶴頂紅與斷腸草一定要二選其一嗎?